《科创板日报》6月16日讯(记者 李明明)在堪称AI春晚的2024智源大会上,出现了罕见的一幕,四家出身于清华的大模型独角兽掌舵人首次同台:百川智能CEO王小川、智谱AI CEO张鹏、月之暗面CEO杨植麟、面壁智能联合创始人、CEO李大海,一同出席《尖峰对话:通往AGI之路》环节。

《科创板日报》记者现场注意到,四家掌舵人讨论的话题相当广泛,既包括形而上学,也有看得见的商业落地。在AGI(人工通用智能)、Scaling Law(标度律,在大模型领域是指描述系统随着规模的变化而发生的规律性变化的数学表达)等话题上,观点不一、时有交锋。而在关于价格战话题上,此前对价格战并不感冒的王小川,则首次表达了对大模型降价潮的支持。

大模型能否是通往AGI的基石?

大模型是否是通往AGI之路的基石?这一话题一直被热议并且争论不休,而其也涉及到怎么定义AGI,四位掌舵人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和看法。

杨植麟认为,大模型的第一性原理,就是不断提升模型的规模,而这件事的本质是压缩,压缩就会产生智能。

当然,这个过程会面临很多的挑战,比如最大的挑战可能是数据的缺失,很多领域的数据并不丰富。如果人们想构建一个超越人类的AI系统,而现实中可能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数据,因为现在所有的数据都是由人类产生的。因此,数据是当前最大的问题,而规模定律或大模型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

王小川随后表示,“基石”这个词是没有问题的,但它只是在逼近AGI, 但是光靠Scaling Law,是做不到AGI的。从根本上说,需要一个范式的转变,而今天大家看到的规模定律的成效只是迈出的第一步。他的结论是,目前已经进入了AGI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有能力吸引更多的科学家和资源,共同迈向AGI。但仅凭目前公开的规模定律无法实现AGI。

张鹏肯定大模型是基石之一,当下人工智能从业者很“实用主义”,即能不能解决问题,能不能真的向每个人心中定义的AGI路径上推动。而大模型目前在很有效地推进,Scaling Law也还在生效、并还在往前前进。至于能否帮助人们到达顶峰,现在还没有确切的答案。

由于数学专业出身,李大海则表示,他会比较严谨地表达,他认为大模型一定是当前所有技术里,能通往AGI这个方向上最远的,但它能否直达,现在还有很多未知因素。

“联想到《思考:快与慢》的观点,人脑有两个系统:快速直观的感性思考与慢速细致的理性思考。现在的云端大模型主要是在处理人的大脑系统1 “快思考”的工作。而“慢思考”系统2 做各种各样推理,搜索空间去做搜索、组合,来完成一个任务,这样的能力是未来大模型通过Agent技术外部化或者把它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或者通过端侧大模型的部署来实现,这是需要大家去探索的。”李大海说。


杨植麟总结,对AGI的定义至关重要,但不必急于现在就给出一个精确量化的定义。AGI可能更多地是一种定性的概念,一种感觉上的共识。其核心作用在于,能够使社会和个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有所准备。毕竟,这项技术的发展速度可能异常迅猛。“但同时,从短期角度来看,也确实需要一些量化的标准来衡量AGI的发展进程。缺乏量化标准可能会导致我们难以评估技术的进步。因此,短期内,如何对AGI的进展进行评估,将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对近期的大模型价格战,王小川首次公开表示,价格战对于中国发展大模型是特别好的事,自己也是积极看待。

目前的大模型价格战,主要是云厂商之间的竞争。包括火山引擎、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等。而此前,他是观点鲜明的反对价格战,称这是巨头间的游戏,百川智能别掺和进去。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零一万物创始人李开复也在大会别的环节上表示,中国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很多大公司没有认识到软件的价值,不愿意为软件付费,结果很多大模型公司来竞标,可是越竞越低,做到最后做一单赔一单,没有利润。因此,他认为,零一万物坚决做toC,不做“赔钱的toB”。

而在大会期间,智源研究院院长王仲远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现阶段对于应用开发者而言,选大模型优先考虑的肯定不是性价比,而是能否真正为自己的产品赋能。在此基础之上,相信大模型价格终归会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开源的力量很强大

讨论中还提到了近日的斯坦福团队“套壳”抄袭了面壁MiniCPM的话题,李大海首次在公开线下场合作出回应,“最近这个事情在国内引起非常大反响,我们完全没有想到会以这种方式出圈,挺惶恐的。“

一直以来,开源大模型与闭源模型的辩论交锋激烈,而他认为,抄袭的发现是靠开源的热心参与者发现的,因此会更加坚定相信开源的力量。

“所以,我们看到开源力量很强大,这里面是多层次的,不光有做原创工作的人,还有很参与者在里面贡献需求、贡献反馈,这也是开源生态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觉得持续做开源贡献能够给公司带来正向收益。”

百川也采取了开源模式,把Baichuan1、Baichuan2对外开源了,其背后考量是什么?

王小川称,首先,开源在市场上有需求,百川在6月份开了第一版,9月份开了第二版。这个开源在当时市场上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力,作为把做得最好的模型认真开源的一个商业化厂商,得到市场上很多认可,也对企业是挺大的鼓舞。因此,不管是人才储备,还是资本关注,都是给行业交了投名状,这是历史上的意义。

其次,开源也体现了一种心态。公司认识到模型的快速迭代,今天的领先并不意味着明天的竞争力。因此,开源并没有削弱百川的商业竞争力。而果断地做出了开源决策,不仅符合市场预期,也为公司赢得了声誉。如今,众多公司参与开源,共同推动中国生态追赶美国,保护知识产权,期望这个生态能够持续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