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财经/原创】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重磅发布《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4)》。该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消费金融公司成功扭转2022年因利率压降以及疫情冲击所导致的业绩增速放缓态势。行业整体资产规模和贷款余额双双强势突破万亿元大关,分别高达12087亿元和11534亿元,同比增速惊人,分别达到36.7%和38.2%,远远超出市场预期(惠誉博华预测我国消金公司2023年增速区间为20%-30%)。

然而,值得留意的是,在2023年消费金融公司整体资产规模大幅上扬的大背景下,部分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的资产规模增速却有所放缓,而后起之秀则异军突起,资产实力不断增强,大有赶超前者之势。此外,4月18日,《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其中规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亿元人民币或者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且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不得低于50%。虽然以上针对新成立消金公司,目前31家消费金融公司是否也能达标?又会如何应对?这一系列问题无疑都值得密切关注。

01 马太效应显著,但有头部公司资产规模增速倒数

在行业资产规模排名前5的公司名单里,2023年与2022年相比没有公司的变动,只是位次有所变化。其中,蚂蚁消金从2022年的第2名超越招联消金跃居第一,中银消金取代了2022年第4名的马上消金。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排名前五的公司资产规模将近6500亿元,超过行业整体资产规模的一半,马太效应十分显著。

*数据来源企业预警通及各公司财报

具体来看,在一系列积极的发展举措推动下,经过连续两轮增资至230亿元,并完整承接重庆小微小贷和重庆商诚小贷的花呗、借呗业务的蚂蚁消金,在2023年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态势:其资产规模达到2396.69亿元,一举成为消金行业首家资产规模突破2000亿元的公司。

招联消金尽管增速仅有7.35%,但凭借前期建立的资产规模优势,依然和身后取得13.91%增幅的兴业消费金融保持着较大的差距。然而,增速仅为 7.17%的马上消费金融,却被中银消费金融反超并拉开了距离。

*数据来源企业预警通及各公司财报

过去四年,招联消金、兴业消金、马上消金和中银消金的资产规模增速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这与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紧密相连,比如,利率的调整、消费者信心的起伏以及政策的变化等。诚然,资产规模扩张是消费金融业绩的重要驱动因素,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马上消金的资产规模增速在这四家领军企业中相对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业绩表现欠佳。

*数据来源企业预警通及各公司财报

2023年,马上消费金融营业收入达157.95亿元,同比增长16.7%,净利润为19.82亿元,同比增长10.9%。同期,招联消费金融营业收入为 196.02亿元,同比增长12%,净利润36亿元,同比增长8.14%。可见,规模增速不及招联消金的马上消金,在营收和净利增速上均实现反超。与此同时,兴业消金和中银消金的营收增速均不及马上消金,并且这两家的净利润增速在2023年呈现负增长态势。

在2023年,资产规模处于200亿至600亿区间的消费金融公司共计12家,其资产规模约占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的35%。这12家消费金融公司在2023年均保持了两位数及以上的增幅。当中,南银法巴消金和宁银消金因大股东的增资与资产注入,增幅格外显著,均超过了400%。

自2022年3月被南京银行接手并掌控主导权开始,南银法巴消金获得大股东南京银行与法国巴黎银行的联合增资,2023年注册资本提升至50亿元,其中南京银行持股66.92%。此外,南京银行还把原消费金融中心(CFC)业务全面整合进南银法巴消金。数据表明,截至2023年末,南银法巴消金总资产达到334.52亿元,同比增长642.22%;2023年全年实现营收 26.33亿元,净利润1.11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就在近日,国际金融公司(IFC)执董会批准向其投资不超过4000万美元用以认购新发行的普通股,南银法巴消金的资本实力将会得到进一步增强。

同样,在完成2021年和2022年对原华融消费金融股权的收购后,宁波银行于2023年7月将宁银消金的注册资本提升至29.1亿元,宁波银行的持股比例亦达到92.79%。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宁银消金总资产 456.71亿元,同比增长462.96%;2023年全年实现营收18.02亿元,同比增长193.96%,实现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676.92%。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9日,宁波银行再度发布公告称,拟与宁波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对宁银消金进行增资,预计增资完成后,宁银消费金融的注册资本将增至45亿元,而宁波银行将持有其75.33%的股份。

不仅如此,2023年资产规模增速达到56.33%的苏银凯基消金、达到 59.82%的尚诚消金也都在当年完成了注册资本的提升。其中,苏银凯基消金注册资本由26亿元提升至42亿元,大股东江苏银行持股比例增加至 56.44%;尚诚消金注册资本由10亿元增加至16.24亿元,大股东上海银行的持股比例达到42.73%。

根据今年3月份长沙银行的公告,2023年资产规模增速为16.3%的长银五八消金也将在今年完成注册资本的提升。根据长沙银行披露增资数额(至多5.61亿元),以及长沙银行持股51%的比例来推算,增资完成后长银五八消金的注册资本很有可能增加到20亿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长银五八消金资产总额为273.32亿元。2023年长银五八消金实现营业收入32.33亿元,同比增长38.93%;实现净利润6.83亿元,同比增长29.85%。

在剩下的13家资产规模小于200亿的消金公司中,尽管整体资产占比不及行业的11%,但2020年成立的小米消金取得了45.45%的增速,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此外,去年刚刚成立的建信消金或许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阳光消金是唯一一家资产规模呈现负增长的消金公司,其资产在2023年下降了6.41%。

阳光消金成立于2020年8月 ,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亿元,其中光大银行持股60%、中青旅和王道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各持20%。

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末,阳光消金的总资产为116.77 亿元,同比下滑 6.41%;2023年实现净利润1.71亿元,同比增长26.67%。

*数据来源企业预警通及各公司财报

此外,存在一个饶有趣味的现象:除建信消金外,这些资产规模较小的消费金融公司,其注册资本亦相对偏低,并且在行业排名中皆处于靠后位置。而且依据《办法》中有关注册资本的规定,这些公司大多不符合相应要求。

02 消金行业或将掀起增资热潮

通常而言,注册资本是公司运营的初始资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司的资金实力与规模起点。消费金融公司不得吸收公众存款,其主要通过接受股东境内子公司及境内股东的存款、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以及向境内同业拆借等途径获取资金开展业务。正因如此,其注册资本、背后大股东的实力以及运营状况等,成为其在资本市场获取资金的关键信用依据。

4月18日起实施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对消费金融公司的注册资本有着明确规定,即注册资本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最低限额为10亿元人民币或者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这是新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

此外,《办法》中还对消金公司主要股东做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规定其持股比例不得低于50%。就注册资金和主要股东持股比例两项数据而言,锦程消金、北银消金、幸福消金、晋商消金、金美信消金、蒙商消金和唯品富邦消金等7家消金公司都不符合标准。好在提高注册资本和要求主要股东持股比例不低于50%针对的是新设立的消金公司,存量消金公司不受影响。

然而,在2024年稳增长、促消费政策持续出台,居民消费需求能否持续激发的前提下,于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和压实股东责任的大背景下,若存量消金公司不跟进以提升自身标准,或许后期在业务开展方面会受到诸多限制。故而出于业务拓展的需求,存量消金公司可能存在较大的吸纳资本的意愿。

例如,中银消金于2010年6月成立,是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设立的全国首批消费金融公司之一,亦是上海首家消费金融公司。截至2023年末,其注册资本仅为15.14亿元,在消金行业仅位列第15 ,但其资产规模却排名第4 。而排在其前面的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的注册资本分别为 230亿元、100亿元和53.2亿元,远超中银消金。中银消金的股东包括第一大股东中国银行,持股42.80%;百联集团,持股22.08%;此外还有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中银信用卡(国际)有限公司等,股东实力颇为雄厚。在当前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和压实股东责任的形势下,中银消金或许有较大意愿增强注册资本实力。

同样有着强烈需求的还有马上消金。马上消金于2015年6月成立,其股东包括持股31.06%的重庆百货、持股29.51%的北京中关村科金技术有限公司,以及物美科技、重庆银行、阳光财产保险等,实力不容小觑。正如马上消金总经理郭剑霓所言:“马上消金并非‘银行系’消费金融机构,‘没有‘富爸爸’,不能依靠别人,自己要养活自己。”鉴于此,从提升自身实力的角度出发,马上消金或许也会趁此契机将注册资本的提升提上日程。

03 结语

无论是通过增资扩股来筑牢强大的资本根基,还是凭借开拓创新去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疆域,消费金融行业恰似一艘在时代洪流中破浪前行的巨舰,虽屡经风雨,却矢志不渝、奋勇向前。每一位行业参与者都应秉持“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毅决心,坚信消费金融行业必将迈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辉煌胜境,持续为经济增长注入磅礴动力,为广大消费者呈上更为卓越、更为暖心的金融服务,助力社会经济的繁荣昌盛与人民生活的美好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