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城子非鱼,编辑:小市妹

近期芯片产业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总额高达2800亿美元的《芯片和科学法案》,二是国内华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牵出一桩“窝案”。

两件事看似无关,但放在一起看却很值得玩味。

1)打蛇打七寸

8月9日权威网站公布,华芯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监杜洋、投资三部副总杨征帆,投资二部原总经理刘洋三人因严重违法正在接受调查。

公开资料显示,华芯投资是由国家开发银行全资子公司国开金融出资45%控股,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俗称“大基金”)的以及“大基金二期”的管理人。熟悉半导体行业的朋友对“大基金”一定不陌生,从2014年成立至今,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总共筹集了约3500亿元的资金用于投资国内的半导体和芯片产业,其中一期1300多亿元,二期2000多亿元。也就是说,华芯投资实际影响着3500亿资金在国内芯片半导体行业的投资布局。

作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之一,小小的一块芯片几乎影响着所有尖端科技的发展。2021年芯片成为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总额约2.8万亿元,这已经和我们进口石油和国防军费的总和相当。而在当前的产业链分工中,日本近乎垄断了制造芯片所需的特种化工原料,韩国和台湾省则把控着全球芯片制造的主要产能。美国通过在上游设计领域的强势地位和地缘政治影响力,维持着其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领导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芯片和科学法案》中约有527亿美元是对美国国内芯片制造的直接补贴,其在数额上也接近3500亿,其巩固自身芯片霸权的意图昭然若揭。俗话说打蛇打七寸,芯片问题已经不是“卡脖子”了,而是别人已经把刀架在了脖子上。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华芯投资的腐败“窝案”才更显得让人无语和唏嘘。

2)大基金的使命

根据和讯财经的统计,2021年底以来,已有6位“大基金”相关高管被查,除了上文所提及的3位。华芯投资原副总裁高松涛、国开发展基金管理部原副主任路军、“大基金”总经理丁文武此前均因涉嫌严重违纪或严重违法相继被查。

自2014年成立以来,“大基金”已经运作了8年之久。公开资料显示,大基金一期投资的项目或多达80个,其中多为上市公司。一期主要以持股的形式支持企业发展,2019年开始减持投资,截止2021年6月套现约150亿元左右,相关持股当时浮盈超640亿元,回报率达到46%。此外,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3月,大基金二期宣布投资的有38家公司其中包含12家上市公司,累计协议出资790亿元。

如果“大基金”是一家普通的资产管理公司,如此优秀的业绩甚至可以秒杀不少专业的投资机构。但除了资本方面的作用,我们更希望的是它能推动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起到催化剂和推进器的作用,这才是“大基金”应该有的历史使命。

3)破局的关键

搞硬科技,的确需要砸钱,但砸钱只是前提条件。但如果光砸钱,就能拥有技术就太理想化了。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先生曾说过,研究芯片光砸钱是没用的,要有大量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这一点三星和阿斯麦的故事就很值得我们深思。想要解决卡脖子,需要钱,需要人,需要时间。

三星在1970年代,只是一家生产家电产品的制造商,核心电子元件都依赖从日本进口。三星一度尝试引入技术自己生产,但被当时的日本一口回绝,是不是很熟悉的剧情?正是因此,三星创始人李秉喆才在1974年通过收购美国半导体公司Hankook,经过三年整合成立了三星半导体。而这只是一切的开始,三星是韩国倾举国之力扶植的企业,也是靠着韩国政府的大力支持,让三星能屡次在产业低谷中逆势投入淘汰竞争对手,才奠定了其如今能和台积电互掰手腕的行业地位。

荷兰的阿斯麦是全球光刻机的主导企业,2021年阿斯麦出货高端光刻机145台,占据95.4%的全球市场份额,EUV市场占有率达到100%。但是从1984年一个木板屋里成立,到挤入第一梯队,阿斯麦花了长达16年的时间,并且市场份额不足10%。直到20年之后的2004年,阿斯麦以一场赢不了就出局的豪赌中,以浸润式光刻技术最终打败尼康等老牌巨头,才在光刻机市场一路横扫千军,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光刻机巨人。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破万亿大关,达到10458.3亿元,同比增长18.2%。国产半导体的发展确实肉眼可见,其中必然少不了大基金的功劳,但相比2.8万亿的进口额。而从各方面信息看,国产半导体还有不少路要走,道阻且长,但同时留给我们的时间未必很多,需要加紧努力。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