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合肥,记者 刘梦然)讯,12月2日晚,在财联社蜂网专家与舞阳联合举办的“光伏系统及发展趋势”主题线上电话会议上,行业权威专家指出,面对光伏产业链上游成本压力,实行垂直一体化的组件企业将获得更多竞争优势。而在光伏行业下一场的竞争中,N型电池、钙钛矿组件、跟踪支架、高压大功率智能化逆变器等,可能会成为光伏产业中下游环节中的主角。

N型电池成主角

在光伏降本增效的大趋势下,电池技术迭代升级一直在进行。2020年,PERC电池完成对多晶产能替换后,N型电池接棒在即,其中Topcon电池和异质结电池最受市场关注。

光伏行业资深专家胡兵表示,Topcon和异质结是目前主流的N型电池技术路线,两者的实验室效率也在不断被打破,并且有企业已经建成小规模甚至GW级的产能线。除了组件企业竞争外,单一电池片企业爱旭股份同样有研发积累,但是他们以ABC电池为主打产品,此外中环股份则在研究无金属化的电池工艺。

从效率和性能比较,异质结电池优势稍微显著。据技术测算,Topcon电池的转换效率在28%到28.7%左右,异质结电池通过钙钛矿技术叠加等技术,转换效率能达到29%左右,极限效率会高出Topcon电池0.5%左右。此外,在衰减率、温度系数等方面,异质结电池表现也稍优于Topcon电池。

不过,异质结电池的发展桎梏也十分明显。从产线比较来看,Topcon产线可以通过对现有的单晶perc产线改造,资本投入上具有成本优势。目前topcon单GW的生产线投资大约在2到3亿元,如果是从原产线升级的话,费用在5000万元至1亿之间。

相比之下,异质结电池由于一些设备还没有达到完全国产化,单GW的投资需要4到5亿元。胡兵表示,未来异质结电池的设备购置成成本能够显著降低的话,会更被看好。但是,由于异质结电池目前产线的设备成本投入高,更多很多厂家选择双线并行。

据公开消息,通威预计在年底前异质结和Topcon基本都能达到GW级以上的中试线,且量产效率都能达到24%以上;天合光能目前有500MW以上的topcon中试线;东方日升目前在布局异质结电池产线,规模500MW左右,阿特斯也规划了GW级的异质结产线。此外,晶澳科技日前表示,在积极准备异质结高效电池的中试线,按计划将在今年末或明年初试产。

胡兵表示,总体来看头部企业实行多线并行,双线为主的策略。未来市场情况则取决于生产工艺,异质结电池如果实现有效降本,市场接受程度更高。

垂直一体化企业优势显著

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前景可期。不过,在过去一年,硅料环节仍然搅乱了整个光伏产业链的节奏。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国光伏累计新增装机量达29.31GW;同比增速34%,而9月的同比增速为44%;从累计环比增速看,2021年10月累计环比增长15%,2020年则为24%。

专家指出,往年第四季度应该光伏安装量应该急剧上升,但是今年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主要是组件价格比较高。除了硅料导致的成本上涨外,大宗商品包括辅料,从边框、玻璃到背板都涨价。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产业链的供需不平衡,垂直一体化的组件企业优势更加明显,不仅可以减缓上游价格波动造成的成本上升,而且可以更好的优化封装工艺提高组件效率。

胡兵表示,单看组件环节,毛利润可能不足10%,叠加上游垂直一体化后,毛利润可以达到20%甚至更高。明年可能是硅料和下游的产能基本匹配,但依然是处在供需不停调整过程。预计,垂直一体化产能进一步释放后,受到上游的影响会趋弱。

组件、逆变器和支架被认为是光伏系统三大硬件,近年来组件龙头企业也在布局支架行业。11月,两大组件企业晶澳科技、阿特斯分别对光伏支架企业聚晟科技进行战略投资。更早之前,天合光能于2018年收购了跟踪支架厂商西班牙Nclave。

胡兵介绍,跟踪支架的火热发展,来源于双面组件的推广,双面组件两面发电与跟踪支架不断调整结合起来,能产生1+1>2的效果,而跟踪支架在阴天和复杂地形的使用上,能够带来有效的发电量提升,预计未来4年能够占到至少30%以上的份额。

在光伏设备中,逆变器作为重要环节,主要将直流电能转变成交流电。胡兵认为,逆变器本身仍然存在技术门槛,包括AI+概念,将人工智能与MPPT技术、拉弧检测技术、自动适应电网技术等,有效结合可以发挥更大优势。同时,更高电压(1500V-2000V-3000V)更大功率的逆变器也能适应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