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款减重药要来了!石药GLP-1减重新药申报上市,全球多靶点竞速赛道拥挤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闫晓寒
围绕减重药,国内药企们正在GLP-1战场展开激烈较量。
今年8月,国内老牌药企石药集团(01093.HK)旗下司美格鲁肽降糖适应证上市申请刚获受理,仅两个多月,其用于减重的GLP-1类创新药也迎来新进展。
10月13日,石药集团发布公告称,其附属公司石药集团百克(山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石药百克”)开发的依达格鲁肽α注射液的新药上市申请已获药监局受理。该产品按照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新药申报,其适应证为在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的基础上,用于超重或肥胖成人的长期体重管理。
根据公告,依达格鲁肽α注射液为一款重组人源胰高血糖素样肽-1(hGLP-1)Fc融合蛋白注射液,患者每周需使用一次。
与其它GLP-1类药物一样,依达格鲁肽α注射液兼具减重和降糖作用。其可以选择性结合并激活GLP-1受体,通过抑制食欲、减少食物摄入等机制达到降低体重的效果,还可以实现葡萄糖浓度依赖性地降低血糖,并改善心血管及代谢等指标。
石药集团在公告中表示,本次新药上市申请主要基于一项关键Ⅲ期临床试验,其入组患者为肥胖或伴有至少一项体重相关合并症的超重成人患者。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依达格鲁肽α注射液可显著降低体重,并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腰围、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为患者带来心血管及代谢综合获益。目前,该产品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的两项Ⅲ期临床试验也在推进中。
截至10月14日港股收盘,石药集团股价下跌7.08%,收于8.79港元/股,总市值为1012.82亿港元。
单靶点药物面临挑战
依达格鲁肽α注射液(TG103)与不久前石药集团提交上市申请的司美格鲁肽同为GLP-1类药物,但不同于司美格鲁肽为仿制药,依达格鲁肽是石药集团自主研发的创新药,也是公司内部较早期的GLP-1类药物。
该药原本由生物新药研发公司天境生物开发,2018年12月,石药百克与天境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后者将其开发的TG103独家授权给石药百克,在中国地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进行该产品有关的所有适应证开发与商业化。
石药集团为当年这次合作花费1500万元首付款及最多1.35亿元的开发里程碑付款,当时TG103的2型糖尿病适应证已获批临床实验。
相比降糖适应证,TG103的减重适应证在国内减重药火热的背景下进展迅速。2023年11月,TG103在中国开展的用于减重的Ⅲ期临床研究完成首例给药;2024年1月,在中国开展的用于治疗超重和肥胖的Ⅲ期临床试验完成受试者入组;今年3月,TG103上述III期临床试验完成数据库锁库;6月,该适应证的III期临床试验完成临床试验总结报告。
在石药集团获得TG103授权近7年后,该药终于走到上市前的关键时刻。
而TG103的降糖适应证目前尚未走到申请上市这一步。根据石药集团官方消息,去年4月,TG103在中国启动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III期临床试验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
仅从依达格鲁肽α注射液自身而言,其在国内外众多布局GLP-1类药物的药企当中竞争力或不算强。
根据石药集团介绍,依达格鲁肽α注射液为单靶点、注射剂型、每周给药一次。而在当前的激烈竞争下,包括以礼来、诺和诺德为代表的跨国药企以及国内众多药企,正加速下一代减重疗法的布局——从单靶点到多靶点、从注射剂型到口服制剂、从单纯减重到减脂保肌,药企们或希望借此提升药物疗效和安全性,也希望通过差异化布局增强产品竞争力。
不过,如果从石药集团整体布局情况来看,其在减重药领域有差异化产品在研。除了依达格鲁肽α注射液,石药集团还布局了半衰期更长的GLP-1类药物,即每月给药一次的司美格鲁肽长效注射液SYH9017。2024年12月,该药减重适应证在中国获批临床。
10月14日,时代周报记者就如何应对未来激烈竞争等问题联系石药集团,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下一代减重药布局加速
全球药企参与减肥药竞速,或源于该赛道市场前景广阔。以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和礼来的替尔泊肽为代表的GLP-1RA药物在减重方面展现出显著效果,推动市场规模快速扩张。
根据国信证券研报,2024年全球GLP-1RA药物合计销售额为518亿美元,同比增长40%,其中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两款产品贡献448亿美元,同比增速达到66%。按适应证划分,减重产品合计销售141亿美元,121%的同比增速远高于降糖产品的23%,这意味着当前减重领域的巨大需求正快速释放。
面对这一蓝海市场,全球药企正加快推进下一代减重产品的开发。其中,多靶点激动剂是药企们布局的重点之一。
这背后,相比单一靶点,多靶点药物能协同增效,有效减轻体重。比如根据礼来今年5月公布的头对头研究结果,礼来的双受体激动剂替尔泊肽治疗72周,平均减重比例为20.2%,而单靶点减肥药司美格鲁肽组平均减重13.7%。此外,多靶点药物也能对多种代谢指标产生综合改善作用,同时有望副作用降低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目前减重药热门靶点组合包括GIPR、GCGR等,跨国药企中,礼来在全球多靶点减重药物研发中进度靠前。
在推出双靶点的替尔泊肽后,礼来也在推进GLP-1R/GIPR/GCGR三靶点激动剂Retatrutide的临床研究,目前该药物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根据2023年礼来公布的II期研究数据,使用Retatrutide治疗24周和48周后,受试者平均减重幅度分别为17.5%和24.2%。
减重药另一全球巨头诺和诺德同样也在多靶点领域下功夫,今年3月,诺和诺德引进联邦制药的GLP-1、GIP和胰高血糖素受体三重激动剂UBT251,该药处于早期临床开发阶段,已在中国大陆获批用于成人 2 型糖尿病、超重或肥胖、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肝(MAFLD)和慢性肾病(CKD)的临床试验。
从国内来看,信达生物今年获批上市的玛仕度肽就是GLP-1R/GCGR双靶点激动剂;恒瑞医药、翰森制药、博瑞医药都在GLP-1R/GIPR双靶点激动剂领域有所布局。
与成熟市场相比,目前国内已获批上市的减重药物种类不算多,但国内减重药赛道正变得日渐拥挤。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核心专利将于2026年到期,目前国内除石药集团的司美格鲁肽,还有杭州中美华东、联邦制药、齐鲁制药、丽珠集团等多家药企提交司美格鲁肽的上市申请。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