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车规芯片年增80%,思瑞浦抢位国产替代“芯”风口

2025年上半年,当大多数半导体企业还在艰难复苏时,一家中国模拟芯片企业却实现了净利润同比大增200.07%的惊人成绩。

思瑞浦,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苏州企业,正以其独特的技术路径改写中国模拟芯片的竞争格局。

在全球796亿美元的模拟芯片市场中,德州仪器(TI)和亚德诺半导体(ADI)长期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这两家巨头来自中国市场的收入分别达到30亿美元和21亿美元。

相比之下,中国模拟芯片龙头企业圣邦股份同年营收为33.47亿元人民币,思瑞浦营收为12.2亿元。数字背后的差距,正是中国模拟芯片企业的成长空间。

模拟芯片处理的是声光电、温度、湿度等连续信号,与处理离散信号的数字芯片(如CPU、GPU)形成鲜明对比。虽然不如AI芯片那样引人注目,但模拟芯片却是电子设备的“感官系统”,无处不在且不可或缺。

并购战略,思瑞浦的关键一步。

2024年,思瑞浦做出了一个改变公司命运的决定,收购创芯微。

公司以发行可转债和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创芯微100%股权,同时双方达成了业绩承诺协议。

根据协议,创芯微在2024-2026年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2.2亿元。从实际进度看,2025上半年创芯微业绩完成率达到38.06%,超出了市场预期。

图片

这次收购对思瑞浦来说具有战略意义。模拟芯片分为信号链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两种,思瑞浦2025上半年近七成营收来自信号链芯片,而创芯微则聚焦于电源管理芯片。

通过这次收购,思瑞浦完善了业务布局,能够更好地提供完整的模拟芯片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国内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要大于信号链芯片,预计2029年国内模拟芯片市场规模达3346亿元,其中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就有2234亿元。

图片

思瑞浦创始人曾在内部会议上表示:“并购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整合创芯微的技术和产品,我们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完整的解决方案,这符合模拟芯片行业的发展规律。”

从亏损到盈利的华丽转身。

2025年上半年,思瑞浦实现了令人瞩目的财务 turnaround。

公司当期实现净利润0.66亿元,同比大增200.07%,成功扭亏为盈。这一成绩的取得并非偶然。思瑞浦高管多为技术出身,不少人具备摩托罗拉和德州仪器的工作经历。管理层技术背景使公司对研发高度重视,2023年和2024年研发费用率高达50.69%、47.32%,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图片

高研发投入带来了技术竞争力的提升。尽管思瑞浦的规模优势和先发优势不及圣邦股份(成立于2003年),但公司实现了与后者相近的盈利能力。2020-2024年间,双方毛利率“你追我赶、不相上下”。

虽然思瑞浦2022年后因信号链芯片、电源管理芯片销售单价双双下滑,毛利率表现暂落下风,但依旧领先纳芯微、杰华特等竞争对手一大截。

图片

公司的存货管理也表现出色。2025年上半年思瑞浦存货规模为3.74亿元,在总资产中占比仅为5.96%,明显低于圣邦股份的19.05%。这种精细的库存管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行业周期性变化带来的存货减值问题。

从信号链到全产品线覆盖。

模拟芯片行业有一个特点,产品料号数量决定市场竞争力。国际大厂如德州仪器拥有数万种产品型号,且产品生命周期很长。2024年ADI(亚德诺半导体)客户数量超1.25万家,约一半收入来自10年前开发的产品。

思瑞浦深谙此道,不断扩展产品料号数量。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产品料号已超过3000款,虽然仍少于圣邦股份的5000多款,但已经能够满足大多数应用场景的需求。

在信号链芯片领域保持技术领先,同时通过内部开发和外部并购扩大电源管理芯片产品线。这种双轮驱动的策略使思瑞浦能够更好地把握模拟芯片市场的全面机遇。

图片值得一提的是,思瑞浦在车规级芯片领域布局积极。公司已推出200余款车规级芯片,与多家汽车Tier1保持合作。2024年思瑞浦来自汽车市场的营收为2.07亿元,同比大增80%。

国产替代与需求增长双轮驱动。

模拟芯片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首先,国产替代是模拟芯片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国内模拟芯片约占全球市场规模的35%,但国产化率并未相应跟上。

2024年,德州仪器、亚德诺半导体、MPS芯源三家公司来自中国的收入分别为30亿美元、21亿美元和12亿美元。这意味着巨大的国产替代空间。随着地缘政治变化和供应链安全意识的提升,国内客户越来越倾向于采用国产芯片。

其次,汽车、工业等应用场景打开了模拟芯片需求的新增量。电气化改革使新能源车芯片搭载量大幅增加,智能网联汽车可搭载2000颗芯片,远高于传统汽车400颗的芯片使用量。

图片

工业领域呈现出模拟芯片需求少但种类多的特点,而且工业模拟IC溢价高于消费电子模拟IC,毛利率相对较高。2024年国内汽车领域模拟芯片国产化率约5%,工业领域模拟芯片国产化率约10%-15%,不论是存量市场还是增量市场,都有不小需求空间。

言西认为,模拟芯片行业的竞争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企业需要长期坚持研发投入,积累产品料号和应用经验,才能在国际巨头的阴影下找到生存和发展空间。

稳健财务支撑长期发展。与其他半导体企业不同,思瑞浦保持着异常稳健的财务状况。2025年上半年,公司账上有10.25亿元的货币资金,还有23.19亿元的结构性存款。

结构性存款虽然列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中,但由于其低风险特性,与货币资金性质相近。这意味着思瑞浦拥有超过33亿元的类现金资产,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和并购提供了充足弹药。

这种财务稳健性在周期性明显的半导体行业尤为重要。当行业下行周期来临时,有充足现金储备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度过寒冬,甚至能够逆势投资,在复苏时获得更大市场份额。

思瑞浦创始人曾表示:“半导体行业需要长期投入,我们不能被短期波动所左右。保持财务稳健是为了能够在关键技术上持续投入,在机会来临时果断把握。”

与国际巨头的差距仍存。

尽管思瑞浦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国际巨头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

首先是在产品数量和种类上,德州仪器拥有超过10万种产品型号,而思瑞浦仅有3000多种。

在高端产品技术上,特别是在车规级和工业级高端应用领域,国际巨头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些领域对产品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寿命要求极高,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应用验证。

在全球市场份额上,2024年德州仪器在全球模拟芯片市场的份额达到19%,而思瑞浦的份额还很小。这意味着思瑞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这些差距也正是思瑞浦未来的成长空间。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产品线扩展和市场开拓,思瑞浦有望在国产替代浪潮中赢得更多市场份额。

2025年上半年,中国模拟芯片环节净利润同比增速超过280%,成为半导体行业中最赚钱的细分领域之一。

思瑞浦在这个“闷声发大财”的行业中,凭借技术积累和战略并购,实现了净利润增长200%的惊人成绩。模拟芯片不同于数字芯片,它更强调稳定性和可靠性,而非单纯的性能指标。

一款成功的模拟芯片产品往往有长达10年甚至更长的生命周期,这也是为什么这个行业能够产生长期稳定回报的原因。随着汽车电子化和工业4.0的推进,模拟芯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思瑞浦通过提前布局车规级芯片和工业芯片,正在为未来的增长奠定基础。

在国产替代的大趋势下,这家技术驱动的模拟芯片企业有望迎来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注:(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