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10万台丝杠订单砸来,恒立液压第二曲线爆发
恒立液压工程机械龙头再启航,人形机器人领域抢跑半身位?
在高端制造领域,核心设备和技术突破一直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恒立液压深谙此道。
在中国工程机械发展史上,挖掘机的自主制造是重要里程碑。1954年,抚顺挖掘机厂成功打造中国首台机械式单斗挖掘机,1958年,郑州工程机械厂推出国内首台液压挖掘机。
然而这些国产巨擘的“心脏”,液压系统,却长期依赖进口。上世纪90年代,国产挖掘机液压系统的关键部件几乎被欧美和日本企业垄断。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恒立液压凭借自主创新,一步步成长为国内液压行业的龙头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寡头地位,更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
业绩复苏,工程机械主业稳健增长。
2025年上半年,恒立液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公司实现营收51.71亿元,同比增长7.0%;归母净利润14.29亿元,同比增长10.97%。更为难得的是,公司第二季度单季度净利润达到8.1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8.31%。
工程机械行业呈现明显的复苏态势。
2025年1-6月,挖掘机国内销量同比增长23%,出口同比增长10%。作为工程机械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恒立液压自然受益于此。上半年公司共销售挖掘机用油缸30.83万只,同比增长超15%,充分体现了行业回暖的趋势。
恒立液压的盈利能力同样令人瞩目。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41.85%,净利率为27.70%。
第二季度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毛利率达到44.01%,同比提升0.89个百分点。在制造业中,能够保持40%以上的毛利率水平,充分证明了公司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溢价能力。
深耕主业,液压领域国产替代标杆。
恒立液压的故事始于1990年,创始人汪立平在江苏省无锡市创办了仅有7名员工的小作坊,主要生产气动元件和部分中低压油缸。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挖掘机市场需求激增,汪立平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遇,决定进军挖掘机油缸领域。
经过多年的研发和改进,恒立液压在1999年攻克了关键性技术,研制出符合标准、可与进口产品竞争的高压油缸;2005年实现国产化的大规模量产。凭借产品性价比和低价战略,公司迅速抢占市场,2010年进入全球工程机械龙头卡特彼勒供应链,2015年国内市占率超50%。
如今,恒立液压已经从单一的油缸制造企业成长为集液压元件、精密铸件、气动元件、液压系统等产业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企业。
公司在国内挖掘机油缸市场占有率高达78%(2023年数据),稳居全国第一,成为国产替代的标杆企业。
全球化布局,海外收入占比不断提升。
恒立液压很早就有国际化视野。
2012年公司成立美国和日本分公司,开始全球布局。随后通过收购日本服部精工和德国哈威InLine液压公司,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目前,恒立液压在全球共有4个液压研发中心与9个生产制造基地,覆盖2000多家客户。
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最大生产基地,墨西哥工厂已正式投产运营,显著增强对北美及全球市场的供应链韧性。
全球化战略成效显著。
2020年到2024年,恒立液压海外营收从9.26亿元增长到20.74亿元,海外营收占比从11.78%提升至22.08%。2023年,公司的海外营业收入达到19.27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21.45%。公司已经从“卖产品”走向“本地化服务”,实现了质的飞跃。
前瞻布局,线性驱动器打造新增长极。
恒立液压最具前瞻性的布局是在线性驱动器领域。2021年8月,公司公告定增预案,计划募资50亿元,其中14亿元用于“线性驱动器项目”。
尽管定增过程一波三折,最终募资金额降至20亿元,但线性驱动器项目的预算没有被砍,充分体现了公司对该项目的重视和决心。
线性驱动器项目总投资15.27亿元,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104000根标准滚珠丝杆电动缸、4500根重载滚珠丝杆电动缸、750根行星滚柱丝杆电动缸、100000米标准滚珠丝杆和100000米重载滚珠丝杆的生产能力。
行星滚柱丝杠是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在机器人总价值量中占比近20%。以特斯拉Optimus为例,其14个线性关节中8-10个都采用此零件。单机用量约14根,加上微型滚珠丝杠,丝杠在单台人形机器人中的价值占比约20%。
目前全球行星滚柱丝杠市场高度集中,前四大供应商均为海外企业,合计占据约80%的全球市场份额。恒立液压的布局有望打破这一局面,实现又一次关键零件的国产替代。
技术同源,工程机械与机器人的协同优势。
恒立液压从液压油缸到丝杠的拓展并非偶然。公司主业液压油缸与丝杠同为线性驱动,行业内博世力士乐、派克均同时具备液压及丝杠两类产品,具有一定的技术同源性。
正如公司创始人汪立平所言:“自主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我们用了10年的时间逐步实现挖掘机高压油缸国产化,为挖掘机装上了中国心脏,这是恒立在技术革新上走出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这种技术积累和自主创新的精神,为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上半年,公司线性驱动器项目累计开发超过50款新产品,所有新品均已顺利完成量产转化并正式投放市场。
未来,公司将持续以技术创新和卓越品质为核心,深化与客户、经销商的合作,推动精密丝杠、直线导轨、电动缸等重点产品在更多应用场景的落地。
未来,双轮驱动成长可期。
未来,恒立液压面临双重增长机遇。
工程机械行业持续复苏。雅下水电工程开工,总投资约1.2万亿元,约五倍于三峡工程,有望显著拉动工程机械内需。公司作为工程机械核心零部件龙头,自然受益于此。
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预计2030年中美制造业、家政业的人形机器人需求合计约210万台,市场空间约3146亿元。
恒立液压技术突出、制造壁垒深厚,具备供应人形机器人线性总成的潜力,有望构建新成长极。
汪立平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全球价值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我们将抢抓机遇,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大步推进多元化、全球化战略,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为中国高端制造走向海外贡献力量。”
这种信心也反映在机构的预期中。多家机构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将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实现净利润28-29亿元,2027年增长至35-40亿元。
在言西看来,恒立液压的战略布局值得称赞。公司不仅把握了工程机械行业复苏的机遇,更重要的是提前卡位人形机器人这一未来产业,体现了管理层的远见卓识。
公司从液压油缸到线性驱动器的拓展,看似跨界,实则存在深刻的技术逻辑和市场逻辑。液压系统与线性驱动器同属传动领域,技术存在共通性;而客户资源也存在协同效应,均为大型装备制造商。
公司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
1.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度仍存在不确定性。虽然市场前景广阔,但大规模商业化落地仍需时间。
2.全球宏观经济波动可能影响基建和地产投资需求,进而影响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度。
3.海外市场拓展可能面临贸易摩擦和政策变动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影响公司盈利能力。
尽管如此,恒立液压已经展现了其跨越周期、开拓新局的能力。从7人小作坊到液压龙头,从国产替代到全球竞争,从工程机械到人形机器人,公司的成长历程充分体现了中国高端制造业的进步与活力。
汪立平曾经感慨道:“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恒立液压的历程正是这句话的生动实践:从打破海外垄断的“中国心脏”到全球最大的打桩船液压油缸,从墨西哥工厂投产到线性驱动器项目批量生产。
如今,恒立液压在全球价值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大步推进多元化、全球化战略。
它不仅借工程机械的复苏实现了业绩回暖,更通过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提前落子,将业务布局延伸至下一代产业浪潮。
注:(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