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姐“4+4”速成博士背后,我却看到了另一个行业的大机会!
这两天,关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遭举报,连带着规培住院医师董某莹的事,多次登上微博热搜。随着舆论的发酵,董某莹身后的医疗门阀也受到很大关注度,其从被舆论质疑是野鸡大学的经济专业毕业后,通过大名鼎鼎的协和医学院“4+4”试点班,仅用了4年时间便一跃成为医学博士。
还看到有报道称,董小姐规培期从3年压缩至1年,指导老师多为院士、院长级大佬,论文涉及多领域且跨度大,随后知网论文全部下架,确实不得了哦。
在力场君印象里,协和医学院绝对是一个高不可攀的殿堂级学府,到现在力场君还清晰记得,二十多年前参加高考的时候,协和医学院的录取分数线比清华还高了一截,唯有顶尖学霸才有可能去争取一下,而像力场君这种不上不下的考试成绩,却是连多看一眼都是浪费时间。
没成想,这样一所殿堂级学府,也会接受跨界学生的进修,还搞了一个博士速成班,也是颠覆了力场君的认知。
和本科阶段的董小姐一样,力场君学的是经济类专业,也未曾有机会跨界进修,所以对于这个事件引发的社会学意义,就不做评论了。而在这个火爆全网事件背后,力场君却看到了另一个行业的大机会!
董小姐就读的“4+4”试点班,可以看作是博士的速成体系。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凡是可以被速成的东西,如果不是残次品,那就是可以被标准化生产的东西,通过这样的标准化生产大幅提升效率,典型就是福特创造的流水线生产嘛。
再说回到董小姐这个案例,力场君相信,协和医学院培养出来的不是残次品,毕竟都是以后要上手术台、都是人命关天的业务;如果这个博士不是残次品,就说明这个“4+4”博士,乃至背后的医学手术技能,也是可以低成本、高效率进行标准化生产的。
进而,凡是可以进行低成本、高效率进行标准化生产的,都容易被机器人、AI所取代,是不是这个道理?
在这个事情背后,力场君正是看到了手术机器人行业的大机会。有研究报告提到,近年来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快速发展,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3.75%,2024年约为204亿美元,2025年有望将增长至230亿美元。国内方面,2024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约95.9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4.5%,机构预计2025年将达到110.3亿元。
在政策端,手术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被鼓励和支持,公布的《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征求意见稿)》等,都有望推动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迅速崛起。
在市场端,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人们对更高效、更精准的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也都给手术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可拓展空间。
在企业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作为海外市场代表,其母公司直觉外科全球累计装机超10000台,近20年收入体量从1.39亿美元增长到83.52亿美元,复合增速约23%,市值一度超2000亿美元,目前为美国医疗设备及用 品行业市值排名第二的大公司。
国内方面,虽然我国国产手术机器人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正以惊人速度追赶。2022年到2024年,国产手术机器人获批数量分别为15款、26款、50款,其中腔镜及骨科手术机器人占比最大,覆盖腔镜、骨科、经自然腔道等七大领域,标志着国产手术机器人从“跟跑”迈向“并跑”的关键拐点。
典型如微创机器人(2252.HK),在国际市场仅用1年时间,拓展了亚洲、非洲、拉美、欧美等市场,取得超过20台商业化订单,去年营收同比暴增了145.95%,亏损金额也显著下降。有券商还预计,公司2024年到2026年营业收入增速为173%、108%、130%。
再说回到董某莹这位 “4+4”速成博士,及其背后若隐若现的医学门阀,在势不可挡的机器人和AI的浪潮面前,依仗着由权利关系网构建起阶层固化的玻璃墙和护城河,还能坚硬多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