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幸雯雯

在港上市近三年后,“小酒馆第一股”海伦司(9869.HK)在国际资本市场有新动向。

海伦司小酒馆。图片来源:海伦司官微

6月2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Helens International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海伦司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显示,海伦司拟通过介绍方式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下称“新交所”)上市。

当晚,海伦司发布相关公告披露了更多信息。海伦司称,已向新交所递交建议第二上市申请。而截至6月27日,其尚未收到新交所建议第二上市的上市资格函。

介绍上市是已发行证券申请上市的一种方式。据香港交易所规定,介绍形式上市无需募集资金,适合已经拥有广泛股东基础且不希望因筹集资金而产生额外上市费用的申请人。海伦司也指出,建议第二上市不会涉及增发新股。

6月28日,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道,介绍方式上市不涉及融资,就是转移部分股票到新加坡市场买卖,预计海伦司很快能完成上市进程。

新交所是亚洲仅次于东京、香港、首尔和上海的第五大交易所。近年,赴美与赴港上市遇冷,新交所则不断通过制度革新吸引中国企业,令新交所成为不少公司上市的新选择。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新交所共有60只中国股票,其中,属于消费行业的有12只。

海伦司表示,完成建议第二上市后,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全球知名度,助力国际业务拓展,同时提升证券的流动性等。

不过,沈萌认为,海伦司此举或是因为其当前在香港市场表现不佳,需要开辟新的交易市场,吸引新加坡的投资者参与二级市场交易,为股价和交易量注入更多活力。“海伦司可能认为新加坡市场有机会,是因为当前部分家族办公室或高净值群体的财富管理业务转移到了新加坡,但是否有机会还有待检验。”沈萌表示。

海伦司拟赴新交所上市获备案。图片来源:中国证监会

海伦司是国内连锁小酒馆代表。2009年,海伦司创始人徐炳忠带着从老挝开酒馆赚到的第一桶金,在北京五道口开了第一家海伦司小酒馆。凭借人均50元喝一晚的极致性价比,锁定高校学生等年轻消费群体的海伦司迅速做大,并于2021年9月10日在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小酒馆第一股”。

然而,疫情给了给海伦司“当头一棒”。2022年,海伦司录得超16亿元巨额亏损,不得不大量关店,通过加盟求生。

企业方面的数据显示,2023年海伦司门店数量较2022年锐减288家至479家。截至2024年3月19日,海伦司门店数量为503家。在门店分布上,海伦司也逐渐聚焦下沉市场,人均消费不超过百元。其中,187家位于二线城市,274家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一线城市的酒馆门店数量则较2022年底的80家锐减至39家。

大量缩减门店规模的同时,海伦司也从直营转向轻资产的加盟模式,发展“嗨啤合伙人”酒馆。据海伦司2023年年报,截至2024年3月28日,“嗨啤合伙人”门店已累计签约383家,其中已开业188家,覆盖从一线城市至县级城市共136个城市。

海伦司门店数量。数据来源:海伦司2023年年报

积极进行战略转型后,海伦司于2023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81亿元,但营收同比下降22.5%至12.09亿元。时代周报记者统计,其2021年至2023年累计亏损达16.51亿元。

此外,海伦司在香港资本市场表现低迷。截至6月28日收盘,海伦司(9869.HK)跌1.75%,报收2.24港元/股,年内跌幅超35%。自上市首日至今,海伦司股价跌幅近90%,总市值从302.95亿港元大幅缩水至28.35亿港元。

同日,时代周报记者发送邮件至海伦司询问其拟赴新加坡上市事宜,截至发稿未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