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周嘉宝

「消费100人」是一个传递商业领袖新声音的访谈栏目,它输出观点、洞察和思考,以真知灼见启发每一个对消费世界抱有好奇之心的人。此为第1期,看看上海家化如何与市场赛跑。

潘秋生很少向外界袒露自己的情绪。

今年3月,上海家化发布2023年业绩的第二天,身为董事长兼CEO的潘秋生首次对媒体回应有关上海家化“掉队”的质疑。他说企业被超越,自己并不好受,“最着急的人肯定是我。”

四年前,有着美泰、欧莱雅等国际企业背景的潘秋生“空降”上海家化,他的走马上任被寄予了很多期待,公司内外都期待看到积极的变化。但他未料及行业变化如此迅猛,亦低估了这家百年企业的转身难度,上海家化的改革阵痛期比他预想的更长。

反思成了潘秋生与管理团队的多场会议的主题之一。2023年,潘秋生重新梳理战略转型思路,他决定,对未来发展有拖累的部分业务要坚决进行调整;对牵扯业务发展的原有组织架构坚决进行调整。

改革步入深水区,潘秋生在近日对时代财经等媒体讲述了业绩背后的艰辛与改革故事。他希望外界能够对上海家化保持耐心与信心,“我们在可控范围内,把事情做到最好,尽全力弥补历史错过的风口,扭转错误的布局。我是顽固的理想主义者,这个事在我手上干了,就要把它调整到合理的状态。”

做难而正确的事,百年家化的改革又拉开了序幕。

对潘秋生而言,这又将是一场与时间和市场的赛跑。他直言,这场改革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今天上海家化所做的很多布局,短期内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但仍然要做。”

4月22日,上海家化发布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期内,虽然公司营收主要受到海外业务影响微降3.76%至19.05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18%至2.56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9.17%到2.93亿元。按照同口径测算,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约45%,其中国内业务扣非净利同比增长约63%;毛利率毛利率提升2个百分点至63.27%。

至此,潘秋生向高毛利、高利润、高品牌溢价的品类聚焦的新战略改革初显成效。

刀刃向内,让听见炮声的人做决定

上海家化这几年不是在改革,就是在改革的路上。

2021年,潘秋生提出“123经营方针”,即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品牌创新和渠道进阶为两个基本点,以文化、系统与流程和数字化为三个助推器。

以此为起点,上海家化给自己做了一台“手术”,涉及研发、产品、渠道等多个领域。此后,上海家化营收迎来短暂的扭转,而后又迅疾向下。

2022-2023年,上海家化收入持续下滑,这家美妆日化巨头的市值也一路下行。

上海家化总部大楼

问题到底出现在哪儿?潘秋生的答案是:关键症结并非在于战略方向出错,而是执行无法落地。而导致战略无法施展的原因,则指向组织架构。

过去多年,上海家化采用职能式组织架构模式。这种作战方式曾以专业划分、资源集约等优势,让上海家化打过胜战,问鼎行业第一。但随着市场变化加快和公司体量的扩大,上海家化亟需决策流程短且响应效率高的组织架构。

诸多掣肘上海家化发展的内部问题浮出水面,刀刃向内的改革迫在眉睫。

“(以前)品牌归品牌,销售归销售。品牌的KPI是什么呢?品牌健康度和知名度,卖不卖货跟我(品牌)没关系。”潘秋生表示,正因为部门之间的协同出现问题,历史上,雙妹品牌电商渠道出现了卖小样、送小样的做法,市场自然难以为雙妹的正价商品买单,品牌的高端化定位也受到影响。

各个部门之间目标不一致,甚至利益冲突,亦在进一步激化矛盾。

上海家化旗下拥有多品类、多品牌的矩阵,每个品牌的消费人群不同,发展路径不一。随着市场需求快速更新与分化,职能式组织架构模式难以真正聚焦单品牌市场需求,职能部门、渠道、品牌之间无法建立起高效的决策闭环,从而制约品牌成长。

潘秋生举例称,在物流成本下降的KPI下,有损失服务体验的风险。显然,高毛利、高品牌溢价的美妆品牌,不能和低毛利的个护品牌走相同的路子,前者不应该匹配便宜的物流去服务顾客。

为了让不同品牌走上最适合自己的路径,潘秋生决定,让听见炮声的人做决定,一切用结果说话。

停止内耗,用结果说话

找到关键症结后,潘秋生开始新一轮大刀阔斧的改革。去年10月,上海家化正式告别职能式组织架构,事业部式组织架构随之落地。

上海家化2022年度股东大会

潘秋生指出,架构调整的目的,是形成以业务结果为导向的组织。同时,也避免不同条线的业务在战略转型执行中的矛盾与内耗。

具体来说,一是在事业部维度下,提升内部决策速度;二是加强品牌与渠道的协同,以终为始投放有限的资源;三是让线上、线下渠道资源相互协同;四是让人事、财务、IT等职能部门真正支持业务发展,而并非管控。

事业部架构结束内耗状态后,潘秋生还对上海家化品牌条线进行了重新梳理。

不同于过去一盘子的品牌发展规划,新的战略转型提出,上海家化要加速布局高端面部护肤、药妆、香氛香水、婴童护理四大品类赛道。美妆和母婴品牌们开始向“高端化、专业化、体验化”进阶,而个护家清品类的重点在于新客群的拓宽,向“年轻化、全季化、专业化”发展。

在潘秋生的构想里,个护事业部的架构更像宝洁和联合利华,美妆和母婴事业部的架构则更类似欧莱雅和雅诗兰黛。

在未来,这一组织架构还会不断地演进。潘秋生透露,美妆母婴事业部将逐渐走向品牌总责任制,即品牌总对所领导品牌的全渠道销售负责。他说,“中国的运营环境变化太快了,我觉得每1-2年变化架构也是很可能的。”

先从佰草集动手,流量拐点已到

调整战术后,上海家化启动改革。落地的试点,瞄准明星品牌佰草集。

佰草集是上海家化家族里的“尖子生”。一直以来,佰草集都扮演着“前锋”角色,曾在法国香榭丽舍开设首个国货美妆专柜,亦是首个入驻法国丝芙兰的中国品牌。

更重要的是,佰草集所遇到的难题,在上海家化内部具有共性。潘秋生希望以佰草集为标本对公司进行“临床实验”,以实现治标又治本。

他透露,佰草集花费了大量时间为历史的错误补课。2014年至2016年,互联网崛起,美妆消费场景快速向线上迁移。佰草集希望线上市场增长,但却走上了大幅拓展SKU的错误道路。

在潘秋生入职当年,佰草集已经开拓出23条产品线,700多个SKU,产品价格从16元到1000多元。

“在有16块钱洁面产品的情况下,消费者不会认为(佰草集)是一个中高端品牌。”潘秋生认为,品牌定位与产品的错位,让佰草集的销售陷入恶性循环,线下渠道库存压顶。

意识到问题后,上海家化开始对佰草集“瘦身”。目前,佰草集聚焦的主要产品线仅4条,多条低价产品线被裁撤,低效的百货专柜等也已关闭。

但是,与潘秋生的预期相左,消化掉数亿元零售库存的佰草集,损失了部分收入和利润,电商渠道等线上销售却没能及时补上这个窟窿。

潘秋生将竞品的品牌投放与佰草集做了对照后有了答案。在短期利润和长期发展间,他选择后者。

潘秋生解释道,由于过于注重短期绩效,佰草集的部分品牌投放被大幅缩减,2023年佰草集的品牌投放相较2018年缩水约六成。虽然这样使佰草集的短期利润更好看,但长期的去库存环境,品牌投放缺失,让佰草集付出了更为惨痛的代价。

“酒香也怕巷子深!品牌势能下降时,如果不加大投资,品牌会陷入恶性循环的螺旋向下。”潘秋生说。

所以,他开始在公司内部提出,最大限度挤压全司资源加大品牌投放力度。佰草集在2023年的品牌投放得以维持在上一年同期水平,还通过新代言人和提升合作物流等级等方式打响知名度、提升用户体验。

佰草集的转变效果立竿见影。2023年,佰草集高端产品线销售占比增长了7%,高端人群占比增长44.3%;在线下渠道,佰草集新客快速增长15.6%,零售增速6%,市场份额增长0.4%。另外,其库存周转大幅下降59天。

潘秋生认为佰草集的品牌拐点将至。“只要电商业务起来了,一盘就盘活了。当库存调整到合理水平,我们零售和收入就会增长。逻辑上来说,持续下滑的局面已经结束,流量的拐点也基本上到了。”

今年第一季度,佰草集传统电商业务一季度获得约49%的增长。

上海家化品牌展厅

到海外去,快速试错快速调整

反思、改革、探索……整理完内务后,上海家化整装出发。站在新起点上,潘秋生的目光看向更远处——把中国美带给全世界。

把生意做到海外,上海家化不是没有尝试。截至2023年,上海家化超2成营收贡献来源于海外市场,主要由旗下母婴品牌汤美星主导。

2023年,在管理团队重新梳理海外市场之后,潘秋生决定将美妆和个护品牌推向海外。在他看来,海外市场仍然需要坚持不同品类,不同打法。“我们的海外业务其实是To B与To C双轮驱动,即通过经销商和直接面对消费者。To B业务战略集中在个护领域,To C主要集中在美妆和母婴。”

各个品牌的出海版图均有不同。以六神品牌为例,其首选有成型渠道的美国和气候炎热的中东和非洲。个护和美妆赛道则选择消费人群更年轻,电商平台渠道更成熟的东南亚。

快速试错和调整,将成为上海家化探索海外市场的重要模式。潘秋生说,“进入市场的第一年,To B业务要赚钱,但To C业务可以亏钱。哪怕To B端赚到的钱在第一年全贴在To C的试点上也都可以,但是第二年需要利润反馈。我们希望用这样的模式,去鼓励他们在东南亚市场快速试错。”

保持空杯心态,更为关键。潘秋生进一步指出,在海外市场团队摒弃闭门造车的思维。“我们在中国的成功经验并不是简单粗暴地复制到海外市场,你需要充分地考量海外市场的消费者对于东方文化的接受度。我们也会在品牌故事的传播等方面做出调整。”

佰草集曾在法国巴黎核心商圈开设旗舰店

目前,上海家化的出海仍在初期。潘秋生表示,To C端品牌已经选定了出海市场,后续还要在产品和法规上做研究调整。

他指出,东南亚市场是上海家化出海走出的第一步,而高端化品牌,终有一天会走回英美市场、欧洲市场。但欧洲市场的试错成本更高,何时重返欧洲市场需要取决于中国业务及海外To B业务的发展。

“欧洲市场,我们永远想重启”。在理想主义者的掌舵下,上海家化以自己的速度奔赴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