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十二、阿里AI芯片思考:
根据2025年8月至9月初的最新信息,阿里巴巴自研的AI芯片与寒武纪的关系是复杂的“竞合”关系,合作与互补仍是主流,但潜在竞争正在显现。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
1合作与互补:仍是当前的主旋律
深度投资与战略绑定:阿里巴巴是寒武纪的早期重要投资者(2017年领投A轮),至今仍持有约32%的股份,是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唯一的互联网巨头。这种资本纽带奠定了长期合作的基础。
明确的“一云多芯”战略:阿里云官方多次强调其“一云多芯”战略,即不依赖单一供应商,积极支持国产芯片供应链。寒武纪的思元590等芯片已被广泛应用于阿里云的AI算力集群中。
实际采购与业绩支撑: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阿里云的订单贡献了寒武纪订单量增长的40%以上。寒武纪2025年Q1营收同比暴增4230%并首次单季盈利,主要得益于思元590在大模型训练场景的规模化落地,其中阿里云是重要客户。
联合开发与技术授权:双方关系不止于买卖,还涉及联合开发下一代AI芯片以及技术授权,旨在加速国产AI生态的成熟。
2潜在竞争:正在浮现的挑战
直接竞争的传闻与辟谣:2025年8月底至9月初,市场盛传阿里云因算力瓶颈向寒武纪追加15万片思元370芯片订单。但阿里云已明确辟谣,称此消息不实。这表明阿里在寻求算力解决方案时,其自研芯片是优先选项,而非大规模采购外部成熟产品。
自研芯片的定位:阿里新研发的AI芯片旨在“填补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空白”,主要面向广泛的AI推理任务。这意味着它未来将直接与寒武纪、华为昇腾、百度昆仑芯等国产AI芯片争夺市场,尤其是在其自身云服务和内部业务中。
长期替代风险:虽然短期内阿里云仍会大量采购寒武纪等第三方芯片以满足爆发式需求,但从长远看,自研芯片在成本、性能优化和供应链安全上具有优势。一旦阿里自研芯片成熟并大规模应用,对寒武纪等外部供应商的依赖度必然会降低。
结论
目前,阿里与寒武纪的合作远大于竞争。阿里自研芯片更多是应对“断供”危机、保障自身供应链安全的战略举措,短期内并非为了完全取代外部供应商。寒武纪作为阿里投资的“自己人”,在阿里云的国产化替代进程中仍扮演着关键角色。
然而,长期来看,竞争是不可避免的。随着阿里自研芯片的成熟和放量,它将不可避免地与寒武纪在市场和客户上形成竞争。但这种竞争关系是动态的,两者在国产替代的大背景下,也可能在某些领域继续合作,共同对抗外部压力。因此,将二者简单地定义为“竞争对手”是片面的,更准确的描述是“在合作中孕育着竞争,在竞争中寻求着合作”的复杂共生关系。
(特别声明:仅供参考,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