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增配中国资产!全球前40大投资机构已加大持仓中国股票

 

​近日,瑞银投资银行发布报告称,今年三季度,外国机构投资者进一步增持中国股票,全球前40大投资机构的中国股票持仓比例升至1.1%,创下2023年一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一数据表明,国际资本正系统性增配中国资产,市场信心显著提振。

全球资本加码布局中国资产

根据瑞银报告,全球前40大投资机构的中国股票持仓比例虽仍低于2020年约2%的峰值,但已回升至1.1%,较此前低点显著改善。这一趋势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上得到印证,多位外资机构高管明确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

摩根资产管理环球主席指出:对摩根大通而言,中国是我们的关键战略重点。目前,我们拥有中国最大的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管理着超过2600亿元人民币的资产。他强调,中国市场的潜力是“长期的故事”,而非短期波动。宏利投资管理全球首席投资官浦科令则表示,中国“十五五”规划对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增长的关注,为海外投资者提供了明确信心。

从行业层面看,国际投资者增持主要集中在医疗保健、保险、能源、材料及互联网板块,同时减持汽车和科技股。数据显示,2025年三季度南向资金净流入达560亿美元,与一季度历史峰值持平,其中可选消费品、金融和医疗保健成为资金主要流入领域。

北向资金方面,三季度持仓市值增长12.66%,电池、半导体等科技板块获外资大幅加仓,显示资金向成长领域倾斜。QFII持仓总市值超60亿元,主权财富基金和高盛等机构重仓新能源及高端制造领域,进一步印证政策驱动下的产业升级趋势获得国际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主动型外国基金对中国股票的低配比例已收窄30个基点至-1.3%,为2022年四季度以来最低水平。部分此前未配置中国股票的全球基金开始重新介入,表明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潜力的认可。

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分析称,外资增持行为与基本面改善及政策利好形成共振,推动A股估值修复和高质量发展。今年前三季度,A股盈利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5%,叠加一揽子刺激计划,增强了外资布局信心。当前上证指数市盈率仅为12.81倍,显著低于美股,凸显估值优势,吸引价值型外资持续流入。

A股市场整体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随着2025年三季度财报披露收官,A股市场整体盈利状况显著改善。据统计,截至10月31日,5437家已披露三季报的A股上市公司中,4176家实现盈利,占比达76.71%;若以更严格的口径计算,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公司占比达53.58%,部分机构测算显示盈利公司实际占比或达85%,展现出中国经济在复杂环境下的强劲韧性。

尽管面临全球通胀压力、地缘政治波动等挑战,A股市场在2025年三季度仍交出了一份稳健的答卷。Choice数据显示,已披露财报的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总收入53.41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7万亿元,同比增长5.35%。其中,净利润超过百亿元的公司达68家,较2024年同期增加4家,头部企业盈利效应显著。

从板块表现看,创业板成为增长“领头羊”。2025年前三季度,创业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5万亿元,同比增长10.69%;净利润2446.61亿元,同比增长18.69%。超七成创业板公司实现盈利,超五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电子通信、电力设备等行业业绩高增,彰显新质生产力的蓬勃活力。

科技板块受益于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激增,电子通信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94.10%,光模块领域“易中天”组合(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净利润增速均超50%。半导体、元件行业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54.09%和91.07%,技术迭代与国产替代双轮驱动效应显著。

中游制造业程机械、电网设备等行业在政策利好与出海增长推动下,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8.26%和28.61%。宁德时代作为创业板“盈利王”,前三季度净利润达490.3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储能业务爆发式增长成为核心驱动力。

同时,传统行业走出周期底部,有色金属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36.63%,北方稀土、中国稀土等企业增速超100%;基础化工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28.86%,供需关系结构性改善。公用事业行业受益于电力改革与燃料价格下降,前三季度及第三季度均实现扭亏为盈。

分析人士指出,2025年三季度A股盈利改善的核心逻辑在于:一是政策端一揽子刺激计划落地,推动企业降本增效;二是产业端新质生产力加速崛起,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技术突破带动业绩释放;三是全球产业链重构下,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持续提升。

随着“双循环”战略深化与ESG投资标准接轨,A股市场盈利结构有望进一步向先进制造业和科技产业集中。摩根士丹利等机构预测,中国股票将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流入,科技、消费升级及绿色经济领域将成为下一阶段资金争夺的重点。

“十五五”引领中国企业结构性改革

随着“十五五”规划的建议的深入实施,中国企业结构性改革正步入全面深化的新阶段。这一规划不仅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强大动力。

“十五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通过深化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规划强调,要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深层次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社会活力。

国有企业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创新、优化布局、调整结构,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国有企业在“十五五”期间面临从“规模扩张”到“功能重塑”的深刻转变。改革的核心是“权责清晰、运转协调”,重点突破三个环节。此外,剥离与主业无关的“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在高端制造、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加大投入。

与国企改革同步推进的,是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十五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破除制约发展的各种壁垒。

在这一政策红利下,民营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数字化转型到绿色低碳发展,从科技创新到市场拓展,民营企业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市场,以更加创新的思维引领行业变革。

“十五五”规划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关键主线,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规划提出,要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着力破除“内卷式”竞争,提高服务业供给水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从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到高端仪器、基础软件,从新能源、新材料到航空航天、低空经济,中国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例如:

“十五五”规划还明确提出,要提高居民消费率,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规划指出,要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等措施,夯实居民消费能力;同时,通过完善社保等系列举措协同打通“稳预期→提升消费倾向”的链条。

在这一政策导向下,中国企业纷纷调整战略方向,加大在消费领域的布局。从服务性消费到高端制造业消费,从线上消费到线下体验式消费,中国企业正以更加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十五五”规划为中国企业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强大的动力。在这一规划引领下,中国企业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市场、以更加创新的思维引领行业变革、以更加务实的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