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34亿营收巅峰到499亿谷底,天合光能如何靠储能二次腾飞?
朋友们,如果你最近关注新能源,尤其是光伏,大概会听到一种声音:行业“卷”疯了,企业亏麻了。
数据不会说谎。2025年前三季度的财报就像一份“体检报告”,显示全球组件出货量前五的巨头,大多还深陷亏损泥潭:通威股份亏超50亿,天合光能亏42亿,晶科能源亏39亿……
曾经风光无限的光伏巨头,似乎集体进入了“至暗时刻”。
但是,如果你只看到亏损,那就错过了最关键的信号。在一片惨淡的利润数据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已经悄然转正,除了晶科能源,其余四家巨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均已回正。
这意味着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公司主营业务的“造血功能”恢复了。虽然账面上还是亏的(因为要扣除设备折旧、存货减值等非现金成本),但通过卖产品,真金白银正在流回公司口袋。
这就像是一个人,虽然体重下降了,但脉搏变得强健有力了。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这条线稳住了,公司就跨过了生存线,有了熬过寒冬、等待春天的底气。
在这场残酷的生存考验中,天合光能,这家光伏行业的老兵,展现出了不一样的韧性。它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叩响了一扇名为 “光储一体化” 的转型大门。
一部光伏老兵的浮沉史。
要理解天合光能的现在,得先看看它的过去。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部天合成长史,半程中国光伏路。”创始人高纪凡,一个毕业于吉林大学的高材生,在1992年的创业大潮中回到家乡常州,于1997年创立了天合光能。
公司真正腾飞是在2004年切入组件业务后,用了十年时间,在2014年登顶全球组件出货量第一的宝座。那时的天合,已经是全球光伏舞台上的重要玩家。
2020年,“双碳”政策的东风吹来,光伏行业迎来了黄金时代。天合光能的业绩也一路飙升,在2023年达到顶峰:营收突破1134亿元,净利润高达59.93亿元,创造了历史。
然而,盛极必衰。随着无数资本跨界涌入,产能疯狂扩张,行业很快陷入了“产品同质化”和“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天合光能也难以独善其身,2025年前三季度,其营收降至499.7亿元,同比下滑20.87%,净利润亏损42.01亿元。
从巅峰跌入谷底,天合光能怎么办?它的答案是:分布式光伏与储能双管齐下,两条腿走路。
高毛利的分布式光伏“现金牛”。
天合光能的主营业务主要由三块构成:
1. 光伏产品(核心是组件)。
2. 储能业务。
3. 数字能源与系统解决方案(主要是分布式光伏)。
其中,负责分布式光伏的天合富家,可以说是公司旗下的一颗“明珠”。这块业务主要面向家庭、工商业屋顶,直接触达C端和中小B端市场。
虽然整合C端市场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导致前期投入很高,但架不住它盈利能力极强。根据财报:2024年,其数字能源服务毛利率高达54.93%。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攀升至57.78%。
这个毛利率水平,与其仅5%左右毛利率的组件业务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天合富家也因此估值一度达到225亿元,入选了胡润《2024全球独角兽榜》,并计划分拆上市。
尽管后来因市场环境变化,天合富家IPO计划暂时折戟,但这块高毛利的业务,依然是天合光能穿越周期非常稳定的“现金牛”,为公司提供了宝贵的利润缓冲。
狂揽海外大单的储能“新引擎”。
如果说分布式光伏是守住基本盘,那么储能就是天合光能全力冲刺的“第二增长曲线”。
当前的储能市场,无论从装机增速还是规模上看,都像极了几年前的光伏行业,正处于爆发前夜。政策层面也送来东风,计划到2027年,全国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这意味着未来两三年要实现翻倍增长。
而在国内五大光伏巨头中,天合光能是唯一实现储能业务规模化放量的公司。2024年,公司储能业务实现收入23.35亿元。
更令人振奋的消息来自海外:2025年10月与欧洲客户签订了超1GWh的储能产品合同。
2025年11月5日,再次公告与Pacific Green客户签订合作备忘录,将在2026-2028年间供应5GWh的储能系统。
接连斩获GW级别的海外大单,证明了天合光能的储能产品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这块业务的快速成长,能有效平滑单一光伏行业周期性波动的冲击,为公司带来更稳定的增长预期。
对于公司的战略转型,创始人高纪凡展现出坚定的信心,他曾表示:“行业周期波动是常态,但我们坚信能源转型的大方向不会变。天合光能不仅要做好光伏,更要成为光储一体化的领导者。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现在的投入是为了下一轮增长奠定基石。”这番话,清晰地指明了公司的航向。
言西认为天合光能的转型之路,是一次在行业逆风下的“主动求生”,也折射出整个中国光伏产业升级的必然方向。
1. 现金流回正是“生命信号”:这是当前最积极的信号。它说明公司的经营基本面依然稳固,销售回款能力健康,有能力支撑其进行战略转型和技术研发,这是它能“熬”下去的本钱。
2. “光储一体”是破局关键:单一卖组件的时代已经过去。天合光能提前在分布式和储能领域布局,展现了其战略前瞻性。尤其是储能,正在从“可选项”变成“必选项”,它不仅是新的增长点,更能与原有光伏业务产生强大的协同效应,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能源解决方案。
3. 技术路线的隐忧不容忽视:当前,光伏技术正面临BC电池与TOPCon的“终局之战”。隆基绿能、爱旭股份已全力押注更具美观和效率优势的BC技术。而细看天合光能的研发项目,重点仍在HJT、钙钛矿和TOPCon上,未见BC电池的身影。
这无疑是一个潜在的风险点。如果BC技术路线成为主流,天合光能可能面临再次落后的压力。但反过来看,也正是其正在发力的储能业务,能为它争取宝贵的“喘息时间”。即使未来需要转换技术路线,储能带来的现金流和客户基础也能支撑其完成转型。
光伏行业的竞争,确实已经进入了“深水区”。过去那种靠规模和价格打天下的模式难以为继。天合光能的故事告诉我们,活下去并且能走到下一个春天的企业,需要稳住当下现金流的生存能力,开拓未来新增长的创新能力。
它通过分布式光伏稳住阵脚,通过储能打开新局面。
这条路注定不易,前方还有技术路线之争、激烈的市场竞争等重重挑战。但历经大风大浪多次成功穿越周期的天合光能,这艘巨轮的舵盘依然稳固,它正在用自己的探索,为中国光伏行业在“平静之处”,寻找那片焕发生机的“新蓝海”。
注:(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