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负债率近87%,陕西旅游急冲IPO,融资15亿到底为哪般?
陕西西安华清宫景区内,《长恨歌》的霓裳羽衣曲又一次在暮色中响起。贵宾席988元的票价未能阻挡观众的热情,这场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故事为蓝本的实景演出,已在此上演超过6500场。然而相对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多舛命途,舞台背后的资本故事,却比任何剧本都更加曲折。
2025年11月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将召开第50次审议会议,这已是陕西旅游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旅游”)第三次向A股发起冲击。
此前两度折戟的经历,让此次IPO审议格外引人关注。更令人担忧的是,在旅游行业整体向好的2025年,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18.99%,净利润暴跌28.37%,与行业趋势形成鲜明反差。
壹
八年IPO长跑,依赖单一IP拉增长
陕西旅游的上市之路堪称一场漫长的马拉松。2017年1月,公司先于新三板挂牌,同年7月便报送上市辅导备案材料,早早开启了资本征程。然而,这条道路并不平坦。
2020年12月,公司IPO申请获证监会受理,却因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与律师事务所被立案调查而被迫中止。2022年4月审查恢复后,公司又因业绩考量主动撤回申请。多番折戟后,2025年5月30日,公司第三次申报沪主板IPO。
此前2022年至2024年,陕西旅游的经营数据呈现显著增长态势。2022-2024年,陕西旅游分别实现营收2.32亿元、10.88亿元、12.6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分别为-0.72亿元、4.27亿元、5.12亿元,其中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较2019年增幅高达95%。
《长恨歌》是陕西旅游业务营收当中的王牌产品。2024年,该演艺收入达到6.81亿元,毛利率高达惊人的84%,撑起了公司半壁江山。然而,这颗明星正在逐渐黯淡。
2025年上半年,《长恨歌》上座率较2024年全年下滑近10个百分点,演出收入2.95亿元,虽仍占总营收的57.21%,但增长乏力的问题已经显现。更令人担忧的是,这部已演出18年的剧目,在剧情与演绎模式上已难以实现颠覆性创新。
公司其他演艺项目表现更为逊色。《12·12西安事变》上座率大幅下滑30个百分点至54.72%;省外拓展项目《泰山烽火》连续四年亏损,新市场开拓明显受阻。过度依赖单一IP的结构性风险正日益凸显。
其次,旅游索道服务是陕西旅游的第二大业务支柱,以华山西峰索道为核心。2023年,该业务收入3.5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32.95%;2024年收入微增至3.90亿元,但占比下降至31.11%。
然而,这块业务同样面临挑战。2025年上半年,华山西峰索道乘索人次为184.95万人次,远低于2024年全年的464.76万人次。更关键的是,该索道的特许经营权将于2030年到期,主管部门尚未出具续期意向函。
西峰索道还存在历史遗留问题:2006年至2017年未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2020年补证后仍存在补缴约240万元土地出让金及罚款的潜在义务。资源使用费政策的不确定性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侵蚀利润空间。
今年上半年,陕西旅游营收5.16亿元,归母净利润2.04亿元,同比分别下滑18.99%和28.37%。前三季度,营业收入8.89亿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1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69亿元,同比下降26%。
对于业绩的滑坡,陕西旅游的解释是2025年以来西安市发布极端天气预警79次,较往年激增,极端气候的原因所致。不过这一回应也暴露了公司深层次问题:过度依赖传统业务导致抗风险能力不足,面对极端天气等外部冲击时缺乏有效应对预案。
按陕西旅游预估,2025年全年营业收入将在9.51亿元至11.17亿元区间,较2024年下降11.54%至24.69%;归母净利润预计为3.71亿元至4.36亿元,同比下降14.80%至27.50%。其核心业务正经历严苛考验。
贰
陕旅集团负债率近87%,关联交易金额颇大
表面上看,陕西旅游近三年业绩亮眼:营收从2022年的2.3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2.63亿元;净利润从亏损7207万元扭转为盈利5.12亿元。但深入分析后,问题接踵而至。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5.16亿元,同比下滑18.99%;净利润2.04亿元,同比下降28.37%。毛利率同比下滑5.2个百分点至41.3%,净利率从2024年的12.1%降至9.8%,创近三年新低。
现金流状况更令人担忧。2023-202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87亿元、2.12亿元,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仅为0.93亿元、1.05亿元,覆盖率不足50%。应收账款从1.2亿元激增至3.7亿元,增幅达208%,其中关联方应收账款占比达42%。
陕西旅游的上市冲动,或许与其母公司陕旅集团的债务压力密切相关。近年来地方通过陕旅集团打造地方文旅平台,整合地方景区、土地与酒店等资产,旅游业务已涵盖旅行社、门票、索道及演艺四大板块。
由于整合大量固定资产需要巨额资金,因此陕旅集团以收益性项目为基础发行了不少债券,同时也通过银行进行了大额的借款,今年9月底陕旅集团的短期借款达到28.0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48.35亿元,长期借款为168.54亿元,应付债券73.9亿元,陕西旅游集团的资产负债率达到75.09%,带息债务占全部投入资本高达78.53%。
今年6月底,陕旅集团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有息债务余额高达346.88亿元,到9月底仍超过300亿元,而且呈现出“借新还旧”的循环特征,并且陕旅集团(母公司)资产负债率更是达到了86.72%。
在这种背景下,陕旅集团将重要子公司分拆上市成为缓解债务压力的重要途径。参照多个地方文旅集团的做法,这些文旅集团往往通过子公司IPO上市实现持有股份溢价,股票质押再融资,或者将其他资产逐步装入上市公司,进而缓解自身资金压力。
陕西旅游和母公司及关联公司的确存在金额不小的关联交易,2023年近2.5亿元,2024年为2.8亿元。2022-2025年上半年,公司关联销售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维持在16%-20%之间。2024年,公司发生3笔未履行审议程序的关联交易,涉及金额876万元。
目前来看,陕西旅游的债务压力不算大,截至2025年6月30日,其资产负债率为31.41%,但也远高于黄山旅游、丽江股份等可比公司17.64%的平均水平。倘若剔除对陕西旅游的并表,陕旅集团的资产负债率恐怕会接近80%。
那么一旦陕西旅游融资成功,账面的资金压力将会大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资金嗷嗷待哺的陕旅集团及一众子孙公司,叠加每年数亿元的关联交易,陕西旅游能公开透明客观地实现关联交易、关联收购和资金管理吗?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申报IPO,监管机构已关注到陕西旅游与华旅集团的1600万元应收返利未收回的异常情况,在股权集中的治理结构下,凸显出主要股东可能通过关联交易干预经营决策的潜在风险。
叁
宋城演艺败走,陕西旅游募资再试能行?
此次IPO拟募集资金15.55亿元,其中7.28亿元计划投入泰山秀城(二期)项目。值得注意的是,泰山秀城一期核心演艺《泰山烽火》自2021年9月试运营以来持续亏损,累计亏损已达4200万元,2024年上座率仅11.89%,场均观众不足百人,今年上半年虽有所提高,但也仅为14.73%。另一核心剧目《铁道游击战》近三年演艺收入占比不足总收入的1%,2024年上座率仅有12%,在陕西旅游四个演艺剧目中垫底。
泰山秀城二期项目尤其令人担忧。陕西旅游预测该项目2027年实现收入2.6亿元,景区转化率从当前的1.8%提升至12%。但招股书提示,若上座率维持15%,7.28亿元募资形成的资产可能被全额计提减值。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5年宋城演艺就切入了泰山旅游市场,发挥自身的在大型歌舞方面的文创优势,在泰安打造了《泰山千古情》节目,然而第二年就闭园暂停,2019年彻底停演,且至今未能恢复。
在不少专业人士看来,泰安作为旅游目的地存在本地人口少、游客停留时间短的问题,由于泰山索道的普及,游客多在半天内完成游览,难以形成夜间演艺的客源。
同时,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的旅游线路组织不佳,泰安多为过路站,住宿需求弱,加之当地已有《封禅大典》等同类竞争,进一步挤压市场空间。这一教训促使宋城演艺在后续轻资产项目中更注重选址,优先选择西安、上海等旅游人口稳定的大城市以规避风险。
虽然陕西旅游将《长恨歌》打造成王牌演艺产品,但并不意味陕西旅游拥有“叫好又叫座”的演艺产品持续研发能力,陕西旅游打造的《12·12西安事变》、《铁道游击战》等作品,贡献营收不足《长恨歌》的“零头”。
此次陕西旅游对泰安演艺市场如此巨额下注,面临的潜在风险可想而知。
另外,此次IPO募资计划中,最具争议的是收购类项目达到5.93亿元,分别投向太华索道股权、瑶光阁股权、少华山旅游索道等。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标的项目当前运营数据羸弱,风险隐忧显著。
即便在乐观情景下实现50%的上座率,项目前五年每年仍需承担8756.83万元的折旧与摊销成本。对于净利润率仅约12%的陕西旅游而言,这将是巨大的财务负担。
肆
结语
面对增长瓶颈,陕西旅游提出了“多元化演艺+数字文旅”转型战略。然而2024年末公司研发费用仅328万元,占营收比例0.26%,远低于宋城演艺3.1%的研发投入占比。
在面对监管层问询“转型技术储备”时,公司仅列举了通用管理系统软件著作权,未涉及元宇宙、VR等前沿技术。这种创新投入的不足,使得转型战略缺乏实质性支撑。
公司试图复制《长恨歌》的成功模式,但新项目培育表现不佳。究其原因,同质化竞争加剧背景下,简单的模式复制已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提升的体验需求,内容创新和技术赋能才是破局关键。
陕西旅游面临的风险正在形成叠加效应。业务结构上,“一剧一索道”的依赖症难以突破;财务上,盈利能力下滑与现金流压力并存;战略上,募投项目前景不明与转型乏力形成矛盾。
政策风险也不容忽视。公司旗下4家核心子公司享受西部大开发15%的所得税优惠税率,若2030年到期后未能延续,按25%基准税率测算,公司将直接减少净利润约6000万元。
市场竞争格局正在重塑。随着印象大红袍等同类企业加速上市,文旅IP竞争日趋激烈。陕西旅游能否在资本市场上讲好《长恨歌》之外的新故事,将决定其能否摆脱当前困境。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