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两头烧,华致酒行交最差成绩单,“酒二代”能否挑起变革重担
2025年10月29日,华致酒行发布的三季报引发市场震动。报告显示,该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亏损达到1.98亿元,同比暴跌218.48%——这是华致酒行自2019年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更为触目惊心的是,仅第三季度单季,公司就亏损超过2.54亿元,资产减值损失同比激增114倍,达到3.25亿元。
实际上,华致酒行在2023年营收创下101亿元的高点后,次年便陷入业绩持续滑坡——自2024年第二季度起,连续六个季度营收与净利润同步萎缩。
更棘手的是,华致酒行净利润已连续四年下行,2024年同比暴跌81.11%,如今前三季度甚至出现净亏损,得到史上最差财务表现。
为何华致酒行的辉煌如同昙花一现呢?
销售周转率大幅下滑
旧模式面对新变局不灵了
华致酒行的跌落速度令人咋舌。仅仅一年前,这家公司还稳坐酒类流通行业“百亿俱乐部”交椅,虽然同比有所下滑,但2024年营收还是高达94.64亿元。然而转眼到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便同比下降33.55%,净利润暴跌63.75%。而今年前三季度,营收51.64亿元,同比下跌三成,且由盈转亏,净亏1.99亿元。
深入分析财务数据会发现,华致酒行的盈利能力正在加速弱化。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单季度营业收入10.9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918.9万元,同比下降215.37%;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2.14亿元,归母亏损为2.55亿元。
这种营收与净利润同步下滑的现象,表明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正在恶化。
华致酒行作为一家酒类经销型公司,特点是利润率一般不高,维持高资本回报率的方法是提高商品周转率,通俗而言就是提高销量和销售额,将库存转化为现金,因此销售能力又是最为核心的能力。
但是华致酒行明显两头承压,一方面营业周期变成,今年前三季度是168.2天,而去年同期是137.47天,流动资产周转天数也变成,前三季度为289.89天,而去年则是223.49天。销售周转率明显下降了。
销售能力的强弱,会直接且显著地影响库存的健康状况。当销售动力不足时,库存问题便会随之凸显。今年前三季度华致酒行的存货周转天数长达159天,2024年同期是130天,2023年是116天。
随着存活周转率下降,经销企业面临的跌价风险就会上升,华致酒行的存货减值也成为侵蚀利润的“黑洞”。
2025年上半年,华致酒行存货跌价准备达5576.58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78.35%——这意味着近八成的利润被存货减值“吞噬”。截至9月30日,公司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已扩大至3.25亿元。
祸不单行,华致酒行的毛利率也再逐年下降。2021年高光时刻,毛利率一度达到21%,但此后一路下滑,2023年降为10.75%,2024年为9.72%,而今年前三季度降至7.84%。
销售周转率下降,毛利率下降的同时,华致酒行的费用负担也凸显了出来。2023年前华致酒行随着营收扩张,一度大肆展店和招聘,2022年销售人员近乎2000人,销售人员薪资和宣传推广费用较高,2023年开始缩减销售人员数量,但加大了促销费用的投入,到了2024年,为了应对低毛利率的现状,销售人员继续缩减规模,同时也大幅减少宣传和品牌推广费。
直到今年三季度末,华致酒行仍在继续裁撤销售人员,对比去年估算,可能销售人员已降至500人左右,回到2019年的水平。
究其原因,华致酒行赖以生存的“名酒保真溢价”模式,正遭遇行业变革的结构性冲击。
价格倒挂成为击穿华致酒行盈利模式的利刃。以往依赖“低价收高价卖”赚取差价的传统酒商模式,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已行不通。
2022年至今,飞天茅台市场散瓶价从高点近3000元/瓶一路下跌至1700元/瓶左右,茅台1935甚至出现批价低于出厂价的尴尬局面。
华致酒行的毛利率随之持续下滑。从2014-2021年间基本稳定在20%的水平,骤降至2024年的9%,2025年上半年白酒业务毛利率进一步降至8.7%。 这意味着公司卖得越多,赚得反而越少。
酒企直营化浪潮则进一步挤压了传统经销商的生存空间。头部酒企加速渠道扁平化进程,贵州茅台2025年上半年直销渠道营收400.1亿元,同比增长约18.63%,而批发代理渠道营收仅增长约2.83%。直销渠道成为茅台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经销渠道则明显乏力。
华致酒行对名酒的过度依赖也成为其阿喀琉斯之踵。2019年上市时,茅台、五粮液等名酒占其营收比例近九成。当这些名酒企业纷纷转向直营,华致酒行的核心优势便被迅速削弱。
“酒二代”挑起变革重担
旧经验恐难解决新问题
面对困局,华致酒行也开启了一系列转型尝试。
首先,管理层调整成为华致酒行转型的一部分。2024年10月,创始人吴向东之子吴其融进入董事会,负责数字化营销领域。
这位90后“酒二代”被寄予厚望。在2024年底,华致酒行提出了“去库存、促动销、稳价格、调结构、强团队、优模式”的十八字改革方针,渠道变革与3.0门店计划成为华致酒行转型的核心举措。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推动渠道和门店变革,打造“华致酒行+华致名酒库+华致优选”三大业态,试图覆盖不同消费场景。
华致优选作为布局即时零售的战略落子,主打“线上下单、15分钟送达”的服务能力,旨在对接年轻消费群体“真、好、快、省”的核心诉求。
由此看来精简门店销售人员数量,也是渠道和门店计划变革的一环,配合吴其融在数字化营销领域的发力,缩减销售消费支出和门店成本,提升销售周转率和盈利能力。
然而,这一主张在酒类零售连锁市场算不上惊艳。目前店面超过千家的有1919、京东酒世界、酒仙系、泰山系等连锁品牌均已布局即时配送,部分企业甚至实现“分钟级”达。
2025年,酒类即时零售渠道格局进一步清晰,美团闪购、淘宝闪购等凭借其即时配送能力与内容生态优势,已成为品牌商线上布局的核心战场。
华致酒行等头部连锁企业及众多区域品牌加速入驻,但行业产品差异化不足,导致企业陷入以价换量的恶性竞争,消费者在选择时更倾向于比价,而非基于商户品牌偏好做出决策,消费者难以对华致酒行有效构建忠诚度。
因此,电商渠道的数据明显折射出华致酒行的转型困境。2024年,华致酒行电商渠道营收同比增长72.87%,达到20.92亿元,但毛利率仅为2.36%,利润空间微薄。
更重要的宏观背景是,2025年中国酒类流通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名酒价格普遍倒挂、库存高压难解,叠加京东、美团、淘宝闪购等即时零售平台间的“闪购战争”愈演愈烈,华致酒行等传统酒商在线上业务上陷入“不促不销、卖多亏多”的困境,自然也就为第三季度的巨额亏损埋下了伏笔。
虽然吴其融在珍酒李渡(06979.HK)任职期间积累了不少电商业务经验,但珍酒李渡是产销自控的品牌酒企,具备价格灵活性和独特价值主张的双特性,何况珍酒的口味、定价和包装与其他酒企存在差异化,吴其融的电商工作相对易于开展。但对于酒类零售连锁平台而言,吴其融的珍酒李渡的电商工作经验恐怕难以在华致酒行成功复制。
当下华致酒行大幅裁减销售人员,似乎整体战略在朝着线上化倾斜,并且华致酒行的确也将即时零售纳入了核心战略,只是这一赛道早已有酒仙网、1919等先行者深度布局,华致作为后来者面临严峻的竞争环境。在当前公司业绩承压的背景下,其能否凭借即时零售实现突围,关键在如何建构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只是吴其融能否融合其家族资源与数字化专长,引领华致酒行业务转型并重塑核心竞争力,进而稳固其在公司决策层的地位,是摆在这位年轻管理者面前的现实课题。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