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如何理解黄金增值税新政?

11月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黄金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即“黄金税收新政”)正式落地实施。黄金税收新政对黄金交易增值税进行精细化调整:通过交易所销售标准黄金免征增值税,不通过交易所销售标准黄金缴纳增值税。

政策发布后,黄金市场出现连锁反应。11月3日,工商银行(现已恢复)、建设银行相继宣布暂停受理部分黄金积存业务申请,多家品牌投资金条也出现下架或涨价的情况。多家主流电商平台上的10克投资金条售价已普遍突破1万元,折合单克价格约1000元以上,较新政前一周的9000元左右(约900元/克)上涨约一成。

这波 “下架潮” 加 “涨价潮”,让网友们都炸开了锅。大家纷纷提问:“金条还会再上架吗?”“以后买金镯子、投资金条,是不是都要更贵了?”

其实大家不用慌,这次新政不是 “一刀切” 地加税,而是给黄金交易 “分类算账”。将中国黄金市场清晰切割为两大阵营:交易所内的免税江湖与场外市场的纳税领地,而交割库的闸门,正是划分这两个世界的分水岭。

01

政策速读:黄金免税/交税,看渠道与用途

黄金税收新政的核心逻辑,是根据交易渠道和黄金用途的不同,制定差异化税负规则,不同选择对应截然不同的税收成本,彻底厘清了过去模糊的税收边界。

1. 交易所渠道:投资黄金的 “免税优选”

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标准黄金,是目前能享受最优惠税收政策的路径,所有优惠仅适用于通过这两大交易所完成的交易。

未实物交割:全程免征增值税,无需缴纳任何附加税费,特别适合倾向纯线上交易、不追求实物持有的投资者,交易成本大幅降低。

已实物交割:需根据黄金具体用途进一步区分税收待遇:

投资用途(如个人买金条收藏、企业配置投资性黄金):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开具专用发票后,实际税负为0,相当于免税持有实物黄金。

转售或加工投资品:银行、大型经销商若将从交易所获得的标准黄金直接销售,或加工成金条、金锭等投资性产品再对外出售,需按规定缴纳增值税,且仅能给买方开具普通发票,无法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供对方抵扣。

非投资用途(首饰加工、工业生产):交易所交易环节同样免征增值税,商家还能凭相关凭证抵扣成本税,有效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缓解资金压力。

2. 普通渠道(金店、银行柜台):税负无新增,成本早含价内

普通人日常通过金店、银行柜台购买黄金,无需担心新政带来额外税负。这类交易中,商家需缴纳的13%增值税,早已通过定价机制包含在最终售价里,新政实施前后,交易的税收成本没有任何变化,不会出现 “买金更贵” 的情况。

02

不同市场主体的税负差异与选择逻辑

对黄金冶炼厂而言,新政带来的最直接变化是现金流的 “轻装上阵”。以往,高纯度标准金锭出售时,企业需先开具13%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再申请即征即退,整个流程会占用一定周期的资金;如今,金锭送入上金所仓库并挂牌成交后,增值税率直接归零,销项税与附加税同步免除,入库结算单即可作为合法收入凭证,企业账面上的不含税收入让现金流效率显著提升。这种 “入库即免税” 的机制,相当于通过税务系统为冶炼厂提供了无息过桥贷款,极大激励了货源向交易所集中。

银行的寄存金业务则收获了政策送出的 “隐形佣金”。客户购买的纸黄金,其货权始终锚定交易所内的实物黄金,只要不提取现货,银行便无需开票缴税;即便客户申请提货且用途为投资,也能享受即征即退,13%的税款仅为过账,短期内就能完成退税平账,不占用银行资本金。更关键的是,银行向个人回购金条时仅需开具普通发票,下游企业无法抵扣税款,这使得银行能够合理压缩回购价与现货价的价差,在不影响利润的前提下增厚息差。

与交易所内的宽松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场外市场难以规避的税负成本。当消费者走进金店购买投资金条时,便已陷入税负困境 —— 由于金店并非交易所会员,其销售行为被视同零售,必须按13%全额缴纳增值税,且只能开具普通发票。对企业客户而言,这张发票无法抵扣任何税款,若未来转售给其他企业,因金条身份模糊(既非明确旧货也非标准金融商品),税务部门通常按简易办法征收且不得开具专票,税收链条的断裂直接导致价格中内嵌了显著的 “死亡溢价”。

这种税负差异形成了天然的价格筛选机制:场外投资金条因含税成本高而售价攀升,交易所金条因免税优势保持低价,市场无形中将投资者向官方渠道引导。工业用户虽看似拿到6%抵扣的优惠红包,实则被纳入精准监管体系。电子厂从交易所提货时勾选 “工业加工”,卖方可免征增值税,买方凭普通发票按6%计算进项抵扣,以大额采购额计,相当于获得可观的成本补贴;但红线清晰划定:黄金必须实际用于指定工业生产环节,多部门数据实时交叉核验,一旦发现金条违规回流首饰市场,企业将被一次性剔除交易所名录,且长期内不得享受任何税收优惠。

这种监管设计看似让工业用户的抵扣比例有所下降,实则降低了综合成本。场外交易中,冶炼厂的13%税负必然转嫁到金价中,导致场外金价高于交易所价格,再叠加运输、检测等额外费用,实际采购成本反而更高。更重要的是,场外交易已被纳入税务高风险名单,抽查频率显著提升,合规成本陡增。两相比较,交易所渠道虽抵扣率有所降低,但金价不含税、资金零占压、物流免检,综合优势显著。

03

个人投资者与长远布局:被价格引导的合规之路

对个人投资者而言,新政的影响藏在细节里。日常购买纸黄金或黄金首饰时,税收政策并未调整,金店仍按旧例开具普通发票,个人销售自用黄金也可享受免税。但当涉及金条变现时,差异便立刻显现:若将非交易所渠道购买的金条卖给企业,对方因无法取得专用发票会刻意压价;若通过交易所指定回购点变现,走免税出库通道则能拿回含税市场价。这种价格差成为无形的引导,推动个人投资者进入规范交易体系。

将这些场景串联起来,新政的战略意图逐渐清晰:通过税收杠杆将冶炼厂、银行、工业企业、首饰加工商与个人投资者等所有市场参与者,逐步引导至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两大平台。这不仅能提升场内流动性与价格发现效率,更能依托交易所的编码体系实现黄金全生命周期可追溯,为央行提供实时准确的黄金流动数据,强化反洗钱与跨境资金监管能力。

对普通人而言,适应这场变革的关键在于顺势而为:明确投资需求就选择纸黄金、黄金ETF等场内金融产品,降低交易成本;若偏爱实物金条,务必通过交易所认证渠道购买,确保未来变现顺畅;变现时优先选择规范回购平台,规避价格折损。

04

券商观点

据慧博智能策略终端显示,11月2日,国信证券发布研报称,整体内容看,黄金税收新政策总体上明确了黄金原料的用途,并对此实施差异化的税收管理,引导市场参与者减少对黄金的投机行为,同时规范市场经营,促进行业健康竞争。

11月2日,兴业证券发布研报称,2010年7月发布的《关于促进黄金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当中就已提到“研究推动完善投资性黄金和商业银行黄金业务税收政策”,文献显示,2010年代虚开“黄金票”案件屡见不鲜且涉案规模较高,此次税收新规对交易所“会员单位”和“客户”专票、普票开具规则进行了一定规范,结合“金税四期”建设,一定程度上或可防止国家税收受损;对于投资性实物标准黄金销售,卖方只有在交易所销售能够享受免征增值税,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标准黄金场内交易,助力黄金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11月3日,中信建投发布研报称,历史证明黄金的政策演绎脉络方向是鼓励市场化。在这一脉络主线下,再来理解近期2025年黄金税收新政,意图比较明确:一则引导黄金交易走场内交易,增加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作为黄金交易主渠道的地位和吸引力;二则引导黄金市场向规范化、集中化方向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升透明度和监管效能。

内容来源于券商研报,媒体报道、仅供参考。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