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贷承压,业绩下滑,微众银行面临转型“大考”
自10月1日助贷新规施行后,各大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相继披露了营销获客、增信服务、委外催收的三方合作名单。
截至10月21日,19家民营银行里,除温州民商银行外,其余18家都已在官网披露第三方合作机构名单。其中,作为民营赛道“一哥”的微众银行,披露的第三方合作机构数量最多,仅催收服务机构便超300家。
上半年,微众银行的营收与净利润都出现下降,尽管整体业绩表现仍稳居民营银行第一,但合规与业绩的双重压力,如乌云笼罩在微众银行头顶,为该行的转型发展平添几道障碍。
规模收缩投诉居高,个贷业务双向承压
具体看微众银行披露的合作机构名单,营销获客机构有18家,担保征信机构有44家,前者几乎都是微业贷的获客合作机构,后者大多也是为微业贷做担保的政府性融担机构。
合作名单中,主要服务于个人消费贷业务的是催收服务机构。微众银行一共合作了320家催收服务机构,除了律师事务所、第三方催收公司,还包括广东省深圳市前海公证处、天津市宁河区联合调解中心等公证单位、调解单位。
调解中心、公证单位在其他民营银行的三方合作名单里极少出现,前者作为中立第三方介入银行与债务人之间的纠纷,后者则可以对调解达成的和解协议进行公证,赋予其强制执行力。微众银行引入调解中心和公证单位,建立更多元的调解机制,一方面可以提高债务回收效率,另一方面,调解协商相对于传统催收更温和,也能提升贷后催收工作的合法合规性。
只是,即便如此,关于微众银行个人消费贷的用户投诉依然居高难下。
2024年,微众银行一共收到58498条投诉建议。但年报并未披露更细分的投诉类别,只表示投诉主要集中在“微粒贷”“微业贷”产品——微粒贷是微众银行的消费贷产品,针对个人客户;微业贷则是线上无抵押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产品,主要针对企业客户。
而从第三方投诉平台的投诉来看,微粒贷的用户投诉明显更高。在黑猫投诉平台,入驻商家“微众银行”积累了15754条用户投诉,投诉产品既包括微粒贷,也包括微业贷。微业贷尚未作为商家入驻黑猫投诉平台,该平台下共有6735条关于微业贷的投诉。
入驻商家“微粒贷”则积累了55740条用户投诉,近30天投诉量就高达2124条,这些投诉的内容多为暴力催收、泄露隐私、账户被冒名使用等,主要集中于催收环节与消保领域。
随着监管部门对民营银行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庞大的用户投诉也为微众银行带来更大的合规压力。如何加强对三方合作机构的管理,提高催收工作的合规性,减少用户投诉、提升品牌口碑,或许是微众银行需重点考虑的。
大量用户投诉带来的合规压力,只是微众银行个人消费贷业务的困境之一,另一方面,用户与资产规模的增长同样困扰着微众银行。
随着消费贷市场竞争加剧、主要获客渠道(微信、QQ)活跃用户数趋于饱和,以及短视频、直播电商等平台崛起削弱了流量入口,多重因素影响下,微众银行的消费贷、个人贷款规模增长遇阻。
截至2024年末,微众银行的个人贷款余额为2166.84亿元,较去年年初减少4.76%,其中,消费贷余额为2027.75亿元,同比减少5.53%。
此外,由于微粒贷服务的客户较为下沉,约82%的客户为非白领从业人员客户,约85%的客户为大专或以下学历,还有18%的客户在向微粒贷借款前无人行信贷征信记录。这或许也是微众银行合作的催收服务机构众多,频频被投诉暴力催收的原因之一。
竞争激烈,对公信贷难挽业绩颓势
面对核心业务规模缩水的经营困境,微众银行也在加速转型,困中求变。
微众银行的转型主要围绕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加大对公贷款的投放力度,优化信贷结构,降低对单一业务的依赖;另一方面是科技突围,并转向海外寻找新增长点。
海外科技突围方面,2024年,微众银行增设了国际发展部,专注国际业务。此外,微众银行在香港成立的微众科技有限公司于今年1月开业,面向全球客户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科技出海。
尽管方向明确,也有所行动,但面对文化壁垒、监管差异等多重不利因素,海外跨境业务能否为微众银行开辟新的营收来源,破解增长焦虑,还有待观察。
对公业务方面,2024年微众银行发力企业贷款。截至该年年末,企业贷款余额为2155.33亿元,较去年初增加18.18%,占总贷款的49.44%,与个人贷款占比十分接近。
对公贷款的大幅增长,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个贷收缩的缺口,缓解了微众银行的规模增长压力。但同时,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农商行在对公信贷领域的布局和规模显著高于民营银行,且近几年持续强化,激烈的同业竞争下,微众银行树立独特的竞争优势有一定难度。
内部比较,对公贷款的平均收益率低于个人贷款,很难推动整体营收增长。以微业贷和微粒贷作为对比。微业贷是微众银行在2017年推出的国内首个线上无抵押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产品,该产品的最新年化利率约为3.6%-18%;微粒贷的最新年化利率约为7.2%-18%。
随着企业贷款规模的增加和个人贷款规模的缩水,微众银行的息差也受到影响。由于该行年报并未披露净息差,目前可知的最新数据是——2024年上半年净息差为5.71%,较2023年大幅下降33bps。
今年上半年,微众银行的营业收入为189.63亿元,净利润为55.66亿元,分别同比下降3.44%、11.87%,罕见地出现了双降。结合资产规模的增势,可推测上半年微众银行的净息差仍在下降。
资产质量方面,微众银行并未单独披露个贷与对公贷款各自的不良率,整体来看,截至二季度末,该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57%,较年初增长13bps,资产质量下滑。
最近,阿里资产交易平台上一笔微众银行的小微企业不良资产包正在招商中,招募时间为2025年10月11日-2026年4月9日。
该资产包的资产类型为微众银行微业贷,共309户482笔,截至9月末,债权本金余额为9568.18万元,债权总额约为1.69亿元,加权逾期天数为1742天,户均未偿本金30.96万元,户均未偿债权54.85万元。
从这笔拍卖来看,微众银行的不良危机并不只局限在个贷业务上,对公信贷同样面临资产质量改善压力。
重重挑战之下,微众银行的转型亦是一次大考。面对行业竞争加剧、流量红利消退、监管要求趋严、自身业绩下滑等困境,微众银行要如何坐稳民营银行头把交椅呢?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