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稀土价格暴涨37%!北方稀土打响“翻身仗”,人形机器人再添一把火。

图片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句广为流传的话,在2025年10月再次得到应验。

10月11日,北方稀土发布公告,宣布2025年第四季度稀土精矿交易价格调整为26205元/吨,较上一季度环比大幅提升约37%。

图片

这一重磅调价,如同一声惊雷,瞬间引爆资本市场。它不仅预示着稀土价格新一轮上涨周期的开启,更将这家被誉为“中华稀土第一股”的巨头,重新推至聚光灯下。

稀土,这组包含17种金属元素的“工业维生素”,是国防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产业的命脉。而中国,是全球唯一具备稀土全产业链生产能力的国家,储量稳居世界第一。

在这场关乎国家战略与产业未来的竞争中,北方稀土如何凭借其独一无二的优势,在新能源浪潮未平、人形机器人浪潮又起的时代,抓住历史性机遇?

从业绩谷底到“1951%”增速的强势逆袭。

要理解此次涨价的意义,必须首先审视北方稀土最新的财务表现。其2025年上半年的财报,堪称一份教科书级的“业绩反转”样本。

图片

2025年上半年,北方稀土实现净利润同比暴增1951%;更能反映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更是达到惊人的5645%。

这一数据,一扫2023年至2024年因稀土配额增加、价格回落带来的业绩阴霾,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图片

北方稀土的营收构成清晰地反映了其“全产业链龙头”的地位。

1. 稀土原料:作为业务基石,主要提供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等初级产品。

2. 稀土功能材料:这是公司价值链延伸的核心,包括稀土永磁材料、抛光材料、贮氢材料、发光材料等。其中,永磁材料是当前利润贡献的主力。

3. 稀土终端应用产品:包括永磁电机、镍氢动力电池等,直接对接下游市场。

尽管财报未详细披露各板块占比,但可以明确的是,其庞大的稀土冶炼分离产能(根据2024年数据,拥有近18.9万吨的轻稀土开采指标,占全国总配额的近70%)为其功能材料业务提供了稳定且低成本的原料保障,构成了其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图片

“护城河”剖析:独一无二的资源与产业链壁垒。

北方稀土的强势归来,并非偶然,而是其深筑的“护城河”在价格上行周期中的必然体现。这份底气,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背靠“金山”,资源无忧。

北方稀土的控股股东,包钢集团,掌控着全球最大的铁、稀土共生矿,白云鄂博矿的独家开采权。这使得北方稀土拥有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

更关键的是,北方稀土与兄弟公司包钢股份形成了排他性供应关系:包钢股份负责生产稀土精矿,且只卖给北方稀土;北方稀土的稀土精矿采购,也仅来自包钢股份。

自2023年起,双方采用“透明计价机制”,以上一季度稀土氧化物市场均价来确定本季度精矿价格。这种模式既保证了上游利润,也确保了中游原料成本的相对稳定,实现了“谁都不吃亏”的共生共荣。此次37%的提价,正是这一机制对市场价格上涨的迅速反应。

2. 寡头格局下的“北轻南重”。

中国稀土行业经过多轮整合,已形成“北轻南重”的格局与高度集中的供给结构。北方稀土主导轻稀土(以镨、钕为主,主要用于永磁材料),而中国稀土集团则整合了南方的中重稀土资源(以铽、镝为主,用于高性能永磁体等)。

2024年,国内稀土开采指标全部集中在这两大集团手中,其中北方稀土占据了近70%的轻稀土份额。这种寡头垄断的格局,赋予了北方稀土极强的市场议价能力和供给调节能力。

3. 全产业链布局的协同效应。

与部分业务相对单一的竞争对手不同,北方稀土通过旗下数十家子分公司,实现了从“稀土采矿-分离-加工-制造”的全产业链覆盖。尤其是在高附加值的抛光材料领域,其旗下的淄博灵芝、甘肃稀土等公司,合计拥有3.7万吨抛光材料产能,这是中国稀土所不具备的优势环节。

图片

公司董事长在近期业绩说明会上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的优势是全方位的、是系统性的。从白云鄂博的独一无二,到全产业链的协同布局,我们已经为迎接新一轮的产业需求爆发做好了充分准备。我们对稀土行业的长期景气度,以及公司在其中的核心地位,抱有坚定的信心。”

新能源方兴未艾,人形机器人再添爆点。

稀土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需求。

回顾过去十五年,稀土价格的两轮高峰,分别由永磁直驱风电和新能源汽车的爆发所驱动。如今,我们正站在第三轮超级周期的起点,其驱动力来自“新能源汽车的持续渗透”与“人形机器人的从0到1”。

新能源汽车,基本盘持续稳固。

稀土永磁材料是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核心。一台纯电动汽车的稀土用量大约在2-3公斤。随着全球电动化转型的不断深入,这一需求基本盘将持续扩大,为稀土消费提供稳定的支撑。

人形机器人,未来的最大预期差。

2025年下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产业商业化进程骤然加速。优必选签下总金额超4亿元的大单,原力无限也拿下了价值2.6亿元的具身智能订单。这些信号表明,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已不再遥远。

图片

而人形机器人对关节驱动电机的性能和数量要求极高,这直接催生了了对高性能钕铁硼永磁体的海量需求。

初步测算,单台人形机器人的钕铁硼稀土用量约为4公斤,甚至高于新能源汽车。一旦人形机器人开始规模化量产,其带来的需求增量将是现象级的,有望完美复现甚至超越当年新能源汽车带来的稀土价格上涨行情。

言西认为北方稀土的投资逻辑,已然清晰:

1. 短期看价格:37%的精矿提价,直接锁定了第四季度乃至2026年上半年的利润空间,业绩高增长的确定性极强。

2. 中期看格局:在“北轻南重”的国家战略布局下,稀土供给的寡头垄断格局不会改变,北方稀土作为轻稀土霸主,其行业地位坚如磐石,将持续享受政策与资源的双重红利。

3. 长期看需求:新能源汽车与人形机器人构成的“双轮驱动”,为稀土打开了前所未有的长期成长空间。这不再是短暂的周期波动,而是一个可能持续5-10年的黄金发展期。

然而,风险亦不容忽视。稀土作为战略资源,其价格受国家配额政策影响巨大,存在调控风险。同时,全球宏观经济波动也可能阶段性影响下游需求。

但总体而言,在“能源革命”与“智能革命”的时代交响中,北方稀土作为核心材料的掌控者,其长期价值已然凸显。

从白云鄂博的矿山到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再到人形机器人的关节,北方稀土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战略资源、产业控制与时代机遇的故事。

图片

它背靠全球独一无二的共生矿,通过排他性的供应体系和全产业链的深度布局,构筑了任何竞争对手都难以逾越的护城河。当新能源的浪潮尚未退去,人形机器人的曙光已然降临,稀土这一“工业维生素”的战略价值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北方稀土的这次提价,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价格调整,更可能是一声发令枪,宣告着一个属于稀土,也属于中国高端制造的新时代,正加速到来。

注:(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