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BD引爆体内CAR-T疗法竞速赛
体内细胞疗法赛道正在爆发。
10月16日,深圳普瑞金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瑞金”) 与吉利德子公司KITE PHARMA,INC.(以下简称“Kite”)就体内原位编辑疗法领域达成合作,并签署了授权与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普瑞金有权并已获得总计1.20亿美元的首付款,此外,在触发特定里程碑后,普瑞金还有权获得总计最高可达15.20亿美元的各项里程碑现金付款,以及基于未来产品净销售额的销售分成,总金额达16.4亿美元(约117亿元)。
01 Kite为何重金押注普瑞金? 要理解这次合作,首先要理解Kite的处境。Kite虽然拥有Yescarta和Tecartus两款重磅自体CAR-T产品,但仍面临着危机: 自体CAR-T疗法仍存天花板困境。从白细胞分离、冷链运输、体外基因改造、细胞扩增到回输,整个流程动辄数周,成本高达数十万美元。这种“极致的个性化”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其产能、可及性和商业想象空间。它能救治的患者数量,终究是有限的。 此外,全球已有超10款CAR-T产品获批上市,竞争较为激烈。同时,通用型CAR-T(UCAR-T)、CAR-NK等新技术路线也在不断发起挑战。Kite必须在现有优势耗尽前,找到下一条增长曲线。 此前,细胞治疗行业的目光主要集中在UCAR-T上,即利用健康捐赠者的细胞制备通用型产品。但UCAR-T面临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vG)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免疫排斥的固有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体内原位生成提供了一个优化、也更为颠覆性的解决方案。它跳过了传统细胞治疗中复杂的体外细胞操作,直接将“制药工厂”搬进患者体内。这对于Kite而言,不仅仅是一次技术布局,更是一次对未来终极形态的战略下注。 公开资料显示,普瑞金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新型细胞疗法的发现与开发,拥有行业领先的细胞和慢病毒制造工艺及技术。凭借其专有的高通量 CAR-T/CAR-NK/TCR-T 药物优化平台以及专有的细胞和慢病毒制造工艺,普瑞金正在开发丰富的临床阶段候选产品,包括多种自体和异体细胞与基因治疗及生物制剂产品。 此次普瑞金与Kite的全球合作旨在支持并加速下一代原位编辑疗法的研究与开发,致力于优化从早期发现到临床开发的全流程路径,以更高效的方式为患者带来具有潜在改变生命意义的创新疗法。
02 一场“化繁为简”的医学革命 体内原位编辑简单来说,就是将一套“基因编辑工具包”(例如,包裹着编码CAR的mRNA和CRISPR/Cas9系统的LNP)通过静脉注射等方式输入患者体内。这个“工具包”被设计成能够精准地找到特定的免疫细胞(如T细胞),进入细胞后,利用基因编辑工具将CAR基因整合到T细胞的基因组中,从而将普通T细胞“就地”转化成能够识别并攻击癌细胞的CAR-T细胞。 这意味着治疗可以像传统化疗药或抗体药一样,在工厂中大规模、标准化生产,质量可控,成本可大幅降低。同时,治疗流程的极大简化,患者无需经历复杂的白细胞分离术和等待期。一次或数次简单的静脉注射,即可完成治疗,极大地提升了患者体验和医疗效率。 全球范围内,包括Intellia Therapeutics、CRISPR Therapeutics等基因编辑领域的头部公司都在积极布局。Intellia的体内CRISPR疗法在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ATTR)上取得的成功,已经验证了LNP递送基因编辑工具到肝脏的可行性。 体内疗法虽前景广阔,但挑战依然严峻,如靶向递送,如何将基因编辑工具精准、高效地递送到目标T细胞,同时避免“脱靶”到其他组织或细胞;免疫原性,递送载体(如LNP或病毒)和基因编辑蛋白(如Cas9)本身可能引发人体免疫反应,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剂量控制与重复给药,如何精确控制在体内生成的CAR-T细胞数量,以及是否可以安全地进行重复给药,都是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 普瑞金与Kite的合作,正是在这样一个技术突破的前夜。谁能率先攻克这些瓶颈,谁就将掌握下一代细胞治疗的主导权。
03 新时代加速到来 目前,随着体内CAR-T越来越火,多家跨国药企已通过收购入局。如2025年10月,BMS宣布以15亿美元现金收购体内CAR-T公司Orbital Therapeutics。Orbital的核心产品OTX-201是一款基于环状RNA的体内CAR-T疗法,可通过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在患者体内直接改造T细胞,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2025年8月,Kite以3.5亿美元收购Interius Biotherapeutics,布局体内CAR-T技术。Interius的INT2104项目是全球首个进入人体临床试验的体内CAR-T疗法,通过慢病毒载体在体内改造T细胞,用于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 2025年6月,艾伯维以21亿美元收购Capstan Therapeutics,获得其基于mRNA-LNP技术的体内CAR-T项目CPTX-2309,用于治疗B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前,艾伯维还与Umoja Biotherapeutics合作开发体内CAR-T疗法,展现了其在该领域的持续布局。 2025年3月,阿斯利康以10亿美元收购Esobiotec,获得其慢病毒载体平台技术及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体内CAR-T候选药物ESO-T01。ESO-T01由普瑞金参与合作开发,目前正在进行中国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IIT),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 随着众多企业布局,它清晰地指明了行业未来的方向:从“个体化、复杂化”的体外制备,走向“标准化、药品化”的体内治疗,预示着一个更高效、更普惠的细胞与基因治疗新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一旦体内细胞治疗技术成熟,其应用将远不止于血液肿瘤。它有望扩展到实体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他急需创新的疾病领域,为更多无药可医的疾病提供全新的治疗方案。 体内原位编辑疗法行业正处在一个从“科学突破”到“临床应用”转化的关键时期。以Intellia为首的先行者已经照亮了前路,而Kite与普瑞金等巨头和创新者的入局,则预示着一场围绕下一代细胞与基因药物的全球竞赛已经全面展开。未来5年,我们将见证更多激动人心的临床数据,以及这一颠覆性技术带来的巨大飞跃。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