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溯计量实控人龚天保历史出资瑕疵与财务数据异常背后,招商证券及保荐人是否勤勉尽责?
深圳天溯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溯计量”)在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招股说明书(上会稿)中,将自身描绘为一家处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赛道、具备高成长性的优质企业。招股书披露,公司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75%,并积极响应“质量强国”等国家战略,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称号,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
然而,穿透招商证券及罗政、徐国振撰写信披文件,一幅截然不同的图景浮现。天溯计量的招股说明书可能未能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发行人的实际情况。更重要的是,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的招商证券及罗政、徐国振,以及众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签字会计师龚小寒,罗爽其勤勉尽责的履职情况亦存在疑问。

资本“原罪”:实际控制人历史出资存疑,从实物注资到现金置换的七年迷局或藏瑕疵
实际控制人龚天保长达七年的出资过程,从大规模实物资产注入演变为彻底的现金置换,其间的逻辑断裂与疑点丛生。招股书最终以“资产无法核查”为由解释这一系列操作,此举在IPO前夕巧妙地抹去了公司一段关键的财务历史,引发了对初始出资真实性、公允性及是否存在出资不实的质疑。

一笔478万实物出资的“变形记”:从资产评估到“发票遗失、设备报废”分析
2013年3月,实物出资的“合法”登场
招股书披露,2013年3月,在公司注册资本由10万元增至500万元的过程中,实际控制人龚天保以一批作价478.10万元的“仪器设备”进行实物出资。该出资行为由深圳市世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评估报告,并经深圳正声会计师事务所验资确认。
此次增资完成后,实物资产占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高达95.62%。对于一家成立仅数年的技术服务公司而言,如此高比例的非货币性出资本身即存在较高的估值虚增风险。招股书并未披露该批“仪器设备”的具体清单、规格、型号及原始购置凭证,使得外界无法独立判断其在2013年的市场价值是否公允。此举在形式上迅速扩大了公司的资本规模,但其背后是否存在以高估资产“技术性”充实资本金的动机,值得深究
2015年3月,以“谨慎性”为名的首次货币置换
2015年首次置换的逻辑矛盾:以“审慎”为名掩盖出资不合规或资产不实的嫌疑,时隔两年,于2015年3月,龚天保以135.10万元货币资金置换了等额的实物出资。招股书给出的解释是,2013年增资时货币出资比例未达到当时《公司法》规定的30%下限,此举是“出于谨慎性考虑”并为“增加公司的流动资金”,而被置换的设备则“无偿赠与”公司。

此解释存在明显的逻辑矛盾。首先,招股书自行披露,增资时已生效的《深圳经济特区商事登记若干规定》已不再强制要求货币出资占比。作为一家在深圳注册经营的企业,地方性法规具有优先适用性。公司在可能并无违规之虞的情况下,时隔两年后以全国性法规为由进行“纠正”,其“审慎”动机显得牵强。其次,若真为增加流动资金,直接进行货币增资是更常规、更透明的操作,而选择“置换”这一复杂路径,更像是一种事后补救。
一个合理的推论是,该行为并非出于审慎,而是对初始出资瑕疵的早期修正。可能的情况是,原作价478.10万元的设备中,至少有价值135.10万元的部分存在估值虚高、权属不清或根本不存在的问题。在公司筹备新三板挂牌(2015年10月挂牌)的前夕,通过现金置换来“清洗”这部分问题资产,可以有效规避监管核查。而被置换设备所谓的“无偿赠与”,在会计处理上避免了因资产不实或价值减损而确认损失,巧妙地维持了资产负债表的完整性。
2020年8月,以“无法核查”为由的彻底清洗
2020年“清零式”置换的真相,发票遗失与设备无法核查的说辞是否构成出资不实的有力旁证,2020年8月,在公司启动A股上市计划的关键节点,龚天保再次以343.00万元现金置换了剩余的全部实物出资。此次置换的理由或极为罕见且严重:招股书称,因2013年实物出资的“相应设备发票已遗失”,且因“年代久远大部分设备已报废、设备管理人员几经更迭编号不断变更、设备管理不规范等原因,相应实物设备已无法展开全面、准确的核查”。

这一解释是整个出资疑云中最为“不合理”的环节。一批在2013年被专业机构评估作价近480万元、构成公司资本基石的核心资产,在七年后竟然变得“无法核查”,这在任何规范运营的企业中都是难以想象的重大内控缺失。“发票遗失”与“管理混乱”的说辞,在财务造假案件中常被用作阻碍审计、掩盖真相的借口。此番“清零式”置换,恰好发生在IPO申报前夕,其客观效果是为保荐机构和审计机构免去了对这批可疑资产进行追溯核查的责任,或将一笔可能存在虚假出资的原始记录,彻底“净化”为一笔干净的现金记录。
这不仅是简单的合规性修补,其背后可能掩盖了公司自成立初期资本金即存在重大不实的问题。如果公司赖以起步的核心资产价值存疑甚至子虚乌有,那么公司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其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将受到根本性质疑。

图标:龚天保历史出资或存瑕疵对比、制图:基本面解码
财务报表中的“危险信号”:营收增长光环下应收账款或指向业绩粉饰
天溯计量在招股书中呈现了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但基本面解码深入剖析其财务数据,则会发现资产质量与运营效率或存在显著“下降”的迹象。营业收入增长与应收账款激增之间日益扩大的差距,以及关键周转率的持续下滑,是可能指向天溯计量为冲刺IPO而采取激进收入确认政策,甚至虚增收入的典型危险信号。
天溯计量招股书(上会稿)数据显示,公司的营业收入与应收账款余额在报告期内均呈上升趋势。然而,二者的增速却在2024年出现了令人警惕的背离。
●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54%(从59,720.09万元增至72,571.04万元),应收账款年末余额同比增长19.82%(从12,923.42万元增至15,484.62万元),两者增速基本匹配。
●2024年:营业收入增速显著放缓至10.25%(增至80,011.69万元),而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的增速却加速至27.14%(增至19,687.76万元)。
这一数据表明,在2024年,公司每创造一单位的新增收入,所伴随的未收回账款比例急剧上升。这种“增收不增金”的现象,直接指向天溯计量利润质量的恶化。其背后可能存在两种情况:其一,为在市场竞争加剧、业务增长乏力时维持收入规模,公司可能被迫向客户提供了更宽松的信用政策,牺牲了回款质量;其二,或不排除公司存在提前确认收入、或甚至虚构交易的可能性,以此粉饰上市前的业绩,而这些无法产生真实回款的收入,最终只能沉淀为不断膨胀的应收账款。

图标:营业收入与应收账款增长对比分析(2022-2024年)、制图:基本面解码
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职责拷问:面对明显疑点,招商证券、众华会所是否已尽勤勉义务
招股书中暴露出的实际控制人历史出资瑕疵、财务数据恶化信号,共同将矛头指向了本应扮演资本市场“看门人”角色的中介机构。保荐机构招商证券(保荐代表人:罗政,徐国振)与审计机构众华会计师事务所(签字会计师龚小寒,罗爽),在面对诸多明显疑点时,其核查工作的审慎性与充分性存疑,未能完全履行其法定勤勉尽责义务。
对实控人历史出资瑕疵的核查是否流于形式:保荐与审计机构对“无法核查”的资产是否履行了充分的追溯程序
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要求,保荐机构与审计机构有责任对发行人历史出资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充分核查。面对天溯计量实际控制人以“发票遗失、设备无法核查”为由对长达七年的实物出资进行“清零式”置换的极端情况,中介机构应保持高度的职业怀疑态度,并采取超常规的替代核查程序。
然而,招股书的披露并未展示出中介机构进行过深入追溯的迹象。简单接受“无法核查”的结论,并认可现金置换能够“治愈”历史瑕疵,这本身就可能是一种失职。
对财务数据异常信号的忽视:面对应收账款风险,中介机构的核查意见是否审慎、充分
审计报告将“收入确认”和“应收账款减值”列为关键审计事项,并描述了执行的审计程序,如内控测试、函证、检查期后回款等。这些程序本身是常规的,但其是否足以应对本报告第二节所揭示的异常信号,则值得商榷。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要求审计师在识别出重大错报风险时,设计和实施更具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审计程序。当天溯计量2024年应收账款增速(27.14%)远超收入增速(10.25%),且应收账款与存货周转率连续大幅恶化时,这已构成收入确认可能存在重大错报的强风险信号。在此情况下,标准审计程序可能不足。中介机构是否实施了更严格的核查。
免责声明:本文为,【基本面解码】原创文章,未经作者同意禁止转载,转载必究。本文所有内容参考资料均来自三方机构公开信息、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基本面解码】原创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信息仅为阅读者交流学习为目的,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依据该信息作出决策。【基本面解码】不对因使用本文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侵权请联系小编。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