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因信息收集违规被通报,改名后的51信用卡仍难除旧疾

10月10日,公众号“国家网络安全通报中心”发布文章,通报了34款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移动应用。

其中,51信用卡(已改名“Vala”,为方便阅读,以下仍称“51信用卡”)旗下APP“51信用卡管家(版本 12.10.9,豌豆荚)”分别存在“未逐一列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实际收集的个人信息超出用户授权范围”两项违规问题。

今年8月,51信用卡正式将公司英文名变更为“Vala Inc.”,并表示不再采用“51信用卡有限公司”的中文名。标志着该公司的业务重心将彻底向Vala汽车业务倾斜。尽管重心已不在信贷撮合业务上,此次的通报仍暴露出51信用卡在信贷撮合业务领域长期存在的合规漏洞。

1

撮合业务持续压缩

合规“后遗症”仍存

51信用卡管家APP是一款信用卡管理平台,同时也是51信用卡的信贷撮合业务的主要载体之一。

信贷撮合业务本质是金融科技驱动的贷款中介服务。通过51信用卡管家APP,51信用卡可以利用用户授权的信用卡账单、消费记录等数据,对用户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并据此向用户推荐合适的贷款产品。

而风险评估前的数据收集,正是用户个人信息相关违规发生的重灾区。

此次被通报的两项违规,“未逐一列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包括隐私政策表述模糊、功能模块权限混淆等情况。“实际收集的个人信息超出用户授权范围”则是指采集的数据超出了实现业务功能的最低需求,对用户敏感数据进行超范围获取,或者在未取得用户同意情况下,将用于信贷审核的数据共享给第三方。

出现以上两项违规,通常有可能是因为平台为了提升业务开通率,简化授权流程,采用隐藏条款或默认勾选,抑或未对第三方SDK进行严格安全评估,导致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收集信息,归根结底是业务扩张与合规成本的博弈。

但这一原因在51信用卡这里并不成立。尽管信贷撮合业务是51信用卡的发家业务,营收贡献一度高达73.1%,并助力该公司在港上市。然而,随着监管闸刀落下,51信用卡调整了业务结构,近两年信贷撮合业务规模持续下滑。

2025半年报披露,受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的预期影响,51信用卡进一步收缩了信贷撮合业务规模,以降低业务风险。

截至二季度末,51信用卡的信贷撮合业务总量仅4.52亿元,较年初减少59.24%,全部都是与金融机构合作的业务。

而作为信贷撮合业务载体的“51信用卡管家”APP,用户增长也陷入停滞。同期末,51信用卡管家的注册用户数约为8880万名,累计管理信用卡数量约为1.53亿张,都与年初的数量基本持平。

除此之外,浏览51信用卡管家APP,首页“精彩活动”板块仅剩签到挖金币、年费管理、快捷还款三个活动,其中,签到挖金币板块链接的“51好货商城”加载不出来任何产品。整个APP的页面极度简化,并没有精心运营的痕迹。

从种种痕迹来看,51信用卡管家APP此次违规,根源似乎并不是业务扩张需求,更像是业务模式的路径依赖所致。

公开信息显示,早年间,51信用卡的信贷撮合业务较为依赖用户数据构建风控模型。如2017年,51信用卡在中国(杭州)科技金融西湖峰会上展示了该公司研发的iCredit大数据风控系统,该风控系统的核心是大数据,汇集了数万个针对每个客户的风控变量,形成风险特征库。

尽管通过模型数据可以进一步提升风控水平,达成更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但“数据-业务”的闭环也容易导致企业过度采集信息,侵犯消费者隐私。2019年,51信用卡旗下由杭州尚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运营的“51人品贷”,也曾因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被点名。

如今,信贷撮合业务已不再是51信用卡的重心,但早年间为推动业务扩张留下的合规隐患,仍困扰着51信用卡。

2

举全力跨界造车

并未走出盈利困境

除了信贷撮合业务,近几年51信用卡还涉足SaaS业务、儿童游艺、露营业务,以及由露营业务孵化而来的汽车业务。

其中,51CAMP连锁营地品牌与Vala汽车业务结合而来的Valalife业务,已经成为51信用卡最主要、收入贡献最高的业务了。

今年上半年,51信用卡一共实现营业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中,Valalife业务收入为0.5亿元,同比增长482.9%,占营收总额的38.89%。

今年8月将公司名更改为“Vala Inc.”后,51信用卡创始人孙海涛曾在某平台发布视频解释更名原因,表示该公司的金融业务正在逐步收缩,未来会越来越小,所以说服董事会成员,将业务聚焦于Vala赛道。

虽然转型并重点投入造车,但51信用卡的造车模式与多数造车新势力都不同,该公司采取的是轻资产造车模式。所谓轻资产,就是不建立生产线,只提供设计方案,再与汽车厂商合作,借助汽车厂的生产线进行定制,大大降低了投入成本。

此外,Vala也没有销售部门或销售门店,只有体验中心,再招募车主作为共创人。潜在客户可以通过Vala小程序进行预约,并联系共创人了解车辆。如果完成购买,共创人可以拿到佣金。

“轻资产代工+共创人销售”的模式虽然投入较少,但实际销售效果并不算理想。截至今年二季度末,Vala一共招募了131位共创人。一季度和二季度,Vala汽车销售量分别为99辆、121辆。

而举全力发展的Valalife业务,也没能带领51信用卡走出盈利困境。上半年,51信用卡的经调整净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2996.7万元,亏损幅度较去年同期收窄12.1%,只是仍未扭亏为盈。

创始人孙海涛曾豪言想“让Vala成为汽车行业的iPhone”,但从经营现状来看,Vala汽车业务作为51信用卡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增长引擎,未来能否展示出高成长性仍是未知数。而51信用卡极力想挥别的信贷撮合业务,仍遗留合规问题,亟待一一解决。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