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全球存储芯片“集体涨价”,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国产替代加速

​近期,全球存储芯片市场正经历新一轮价格飙升,三星、美光、SK海力士等头部厂商集体上调产品报价,DRAM与NAND Flash价格半年内累计涨幅超200%,部分高端产品甚至出现“一货难求”的紧缺局面。这场由AI技术驱动的涨价潮,不仅重塑了行业格局,更将存储芯片推向了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舞台。

头部厂商集体提价,市场现“抢货”潮

2025年9月以来,存储芯片市场迎来两轮涨价周期。第一轮由NAND Flash引领,闪迪于4月1日率先宣布对消费类NAND产品提价超10%;第二轮则从9月全面爆发,三星、美光、SK海力士等巨头相继跟进。

其中,三星将部分DRAM价格上调15%-30%,NAND闪存涨幅达5%-10%;美光暂停所有产品报价,并通知客户价格涨幅达20%-30%;闪迪同步上调NAND报价约10%。现货市场反应更为激烈。DDR4内存价格在不到一个月内累计上涨近30%,半年涨幅超200%;512GB NAND闪存价格单月上涨近10%。

据TrendForce预测,2025年第四季度NAND Flash价格将再涨5%-10%,服务器用eSSD涨幅或达10%以上。资本市场同步沸腾,美光股价近一个月上涨约60%,铠侠与闪迪涨幅超100%,A股存储板块如江波龙、兆易创新等个股单日涨幅超18%,创历史新高。

本轮涨价的核心驱动力是AI技术对存储容量的指数级需求。AI服务器对DRAM和NAND的需求分别为普通服务器的8倍和3倍,单台配置高达2TB。OpenAI“星际之门”项目每月需采购90万片DRAM晶圆,占全球产量近40%;四家云巨头对AI相关NAND订单已达200EB,远超原定2026年预期。HBM(高带宽内存)作为AI服务器核心组件,价格年内飙升500%,单颗价格突破5000美元,毛利率达50%-60%,客户需提前一年锁定产能。

供给端则呈现“冰火两重天”。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为追逐HBM高利润,纷纷削减DDR4等传统产品产能。三星停止DDR4生产,SK海力士计划将其产能压缩至20%;NAND方面,厂商缩减消费级产能,转向企业级3D QLC产品。产能重构导致市场供需错配,高端产品紧缺,中低端因减产过快出现错配。群联电子CEO直言,NAND未来十年供应紧张,2026年或面临严重短缺。

在涨价潮中,技术迭代成为厂商争夺市场的关键。HBM领域,SK海力士凭借HBM3/HBM3E领先,占全球市场约60%,率先推出12层堆叠HBM4样品;三星依托4nm逻辑+10nm DRAM工艺推进HBM4量产;美光聚焦汽车与边缘计算领域HBM3E变体,细分市占率达35%。JEDEC于2025年4月发布HBM4标准,采用2048位接口、传输速率8GB/s,总带宽超2TB/s,并引入低电压选项。

3D NAND堆叠层数持续攀升,SK海力士已量产全球首款321层2Tb QLC NAND,容量与速度翻倍,计划2025年末完成400层以上技术准备;三星V10 NAND规划430层活性层,接口速度5.6GT/s。为应对AI推理需求,高带宽闪存(HBF)技术兴起,西部数据计划2026年推出搭载HBF的企业级方案,目标获取北美云服务商30%以上推理节点订单。

摩根士丹利研报指出,AI推动存储供需失衡加剧,预计到2027年全球存储市场规模将逼近3000亿美元。与以往依赖消费端需求的3-4年传统周期不同,本轮上行由企业级AI资本开支主导,景气度至少延续至2026年第二季度。高盛与TrendForce预测,DRAM季度环比涨幅或达8%-13%,NAND为5%-10%,叠加HBM将更为显著。

中国存储芯片国产替代加速突围

在全球存储芯片市场因AI需求爆发掀起新一轮涨价潮的背景下,中国存储芯片产业正以“国产替代”为核心战略,加速突破技术壁垒,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龙头企业引领下,国产存储芯片在产能、技术、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重构的关键力量。

作为国产存储芯片的标杆企业,长江存储在3D NAND领域实现多项技术突破。其自主研发的Xtacking架构通过垂直分离存储单元与外围电路,将等效存储密度提升至294层,位密度达15.03 Gb/mm²,超越三星、SK海力士的14.5-14.75 Gb/mm²,成为全球首个突破15 Gb/mm²密度的厂商。

2025年,长江存储量产的232层3D NAND芯片已广泛应用于企业级SSD和消费级产品,其消费级品牌“致态”在京东双11期间SSD销量超越三星,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目前,长江存储正推进三期扩产计划:2025年底前将月产能提升至15万片,2026年启动三期招投标,分三阶段扩产5-6万片,2028年三期达产后总产能将达30万片/月,目标占据全球15%的NAND市场份额。

同时,长鑫存储在DRAM领域实现从技术追赶到局部领先的跨越。其DDR5产品良率达80%,单位晶圆成本较韩国厂商低15%-20%,性能对标国际大厂工艺。2025年9月,长鑫存储向华为交付G4制程(16nm)HBM3样品,计划2026年量产,技术代差缩小至3年。目前,长鑫存储DRAM产量预计达273万片/年,成为全球第四大DRAM厂商,仅次于三星、SK海力士、美光。

其二期工厂于2025年Q4试生产,新增产能8万片/月,聚焦15nm以下先进制程;三期工厂已启动设备采购,目标2026年扩产6-7万片/月,设备采购需求约60亿美元,国产化率超50%。

此外,全国产化产线落地,摆脱外部依赖。2025年下半年,长江存储首条全国产化设备产线导入试产,标志着中国存储芯片产业彻底摆脱对国外设备的依赖。该产线采用中微公司、拓荆科技等国内供应商的设备,国产化率达45%。

其中,中微公司的28nm刻蚀设备通过全流程验证,成功替代应用材料、东京电子的进口设备,2024年向长江存储交付85台刻蚀设备,合同金额超20亿元;拓荆科技的PECVD设备承担了60%的介质薄膜沉积任务,2025年Q1再获15台订单,同比翻倍。

而长鑫存储二期工厂聚焦15nm以下先进制程,DDR5产品性能对标三星K4X8G325EB,带宽达6400Mbps;三期工厂设备采购需求约60亿美元,刻蚀设备由北方华创主导供应,国产化率超50%。目前,长鑫存储已与兆易创新、朗迪集团等A股公司形成深度协同,兆易创新董事长朱一明同时担任长鑫科技董事长,双方在DRAM技术研发及代工销售上深度合作。

目前从利基市场到主流应用,国产存储芯片获全球客户青睐。随着AI大模型训练与数据中心建设成为核心驱动力,国产存储芯片在企业级市场快速渗透。长江存储的企业级SSD已广泛用于阿里云、腾讯云等国内主流云服务商,其16TB SSD价格从年初的2500元涨至3800元,涨幅达52%,但仍因供应紧张成为抢手货。

在消费级市场,国产存储芯片凭借性价比优势快速抢占份额。长江存储消费级品牌“致态”在京东双11期间SSD销量超越三星,其1TB SSD价格从350元涨至550元,涨幅40%,但仍因供应紧张多次断货。兆易创新45nm NOR Flash产能持续爬坡,预计2025年底对全年收入贡献提升至15%,2026年将补齐45nm产品线,32Mb及以上容量均实现量产。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国家大基金二期)向存储芯片产业投入约1640亿元,重点扶持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龙头企业。其中,长江存储获国家大基金持股超22%,2025年估值达1600亿元;长鑫存储市场估值超千亿元,合肥清辉集电、国家大基金二期、皖投集团等为其前三大股东。

根据Omdia预测,2025年全球DDR5市场规模将达620亿美元,中国厂商有望占据30%以上份额,全球市占率从目前的不足5%提升至12%。长江存储2026年目标全球NAND市占率15%,超越美光(当前16%)进入前三;长鑫存储则计划通过HBM3量产和技术迭代,进一步提升国际产品竞争力。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