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50亿订单+1399亿估值,朱一明左手兆易右手长鑫赢麻了

朱一明,正为“中国三星”按下加速键。

2025年的夏天,中国芯片界因一位企业家而波澜再起。6月,国内存储芯片龙头兆易创新正式递交H股发行申请;短短一月后,DRAM领军者长鑫科技亦宣布完成IPO辅导,上市进程全面加速。

这两起重磅资本运作,如同一记组合拳,震撼市场。而它们的掌舵人,均指向同一个名字朱一明。这位同时担任两家明星芯片企业董事长的灵魂人物,正以清晰的战略布局和资本手腕,悄然构筑一个属于自己的存储芯片帝国。

截至2025上半年,他个人持有兆易创新6.89%的股份,并在2024年3月,推动兆易创新向估值高达1400亿的长鑫科技注资15亿元,将“左膀”与“右臂”紧密协同。

在全球存储市场因AI浪潮而风云激荡、地缘政治加剧供应链不确定性的当下,朱一明的连环动作,不仅关乎两家企业的未来,更牵动着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化的神经。

左手右手,一个公司的战略拼图。

要理解朱一明的布局,首先需看清兆易创新与长鑫科技在其版图中的定位与关系。

兆易创新,从生存大师到全能冠军。兆易创新的发展史,是一部教科书级的差异化竞争与战略进化史。

公司成立于2005年。彼时,全球存储市场已被三星、美光等国际巨头瓜分殆尽。作为初创企业,如何活下去是第一要务。

朱一明展现出了其务实的商业智慧,他选择了SRAM这一赛道作为切入点。原因有二:

1. 海外大厂正逐步放弃这片“利基市场”,转向更高端的DRAM和NAND Flash。

2. SRAM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易于实现技术突破,能让公司快速站稳脚跟。

这一“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大获成功。随后,公司将此策略复制到NOR Flash领域。NOR Flash虽容量小,但具备随机存储、读取快的特性,是代码存储的关键元件,广泛应用于物联网、汽车电子等领域。兆易创新在此精耕细作,最终成长为全球第二、中国第一的NOR Flash供应商。

图片

根据公司财报,其业务规模与结构在近年来持续优化。2014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9.47亿元一路增长至73.56亿元,实现了近8倍的跨越。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41.5亿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5.76亿元,同比增长11.31%。

主营业务构成兆易创新已从单一的存储产品提供商,发展为覆盖存储、微控制器、传感器的多元化芯片企业。

2024年,它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在NOR Flash、NAND Flash、利基型DRAM和MCU四大产品线上均位列全球前十的厂商。其中,NOR Flash作为其压舱石业务,贡献了主要营收和利润,而利基型DRAM和MCU则成为增长最快的两大引擎。

图片

长鑫科技,攻坚高端制造的“国家队”。

如果说兆易创新是灵活进攻的“轻骑兵”,那么长鑫科技就是朱一明布局中攻坚克难的“重装甲兵团”。

成立于2016年的长鑫科技,主攻的是存储芯片的核心战场DRAM。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是计算设备的“内存”,直接决定了系统运行的速度与性能,技术壁垒和资本投入极高,长期被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三巨头垄断。

朱一明对此有着深刻的认知。2018年,他卸任兆易创新总经理,全身心投入长鑫科技董事长一职,其决心可见一斑。

长鑫科技采用IDM模式,集芯片设计、制造、封测于一体,这弥补了兆易创新作为Fabless公司“只设计不制造”的短板。它是全球第四家、国内第一家能够量产20nm以下制程DRAM的厂商,成功在巨头的铁幕上撕开了一道口子。

“兄弟”协同,而非“父子”从属。

两者关系更似“兄弟公司”,在朱一明的统筹下协同作战。

兆易创新作为成熟的上市公司和产品平台,为长鑫科技提供资金和市场支持;长鑫科技则作为强大的制造后盾,确保兆易创新的DRAM产品供应链安全,并共同冲击高端市场。这种“设计+制造”的联动,是中国存储产业打破海外IDM巨头垄断的关键模式创新。

图片

逆势增长与未来布局。

深入分析兆易创新的财报,可以清晰地看到其战略的有效性和业务的韧性。

1. 稳健的财务基本盘。

在2023-2024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周期的下行中,兆易创新展现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2025年上半年15%的营收增长和11.31%的净利润增长,在全球消费电子需求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已属亮眼。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货币资金高达92.1亿元,这为其技术研发、战略投资和应对市场波动提供了充足的“弹药”。这也使得其赴港上市的目的超越了简单的“融资”,更多是出于全球化品牌提升、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的长远考量。

2. 主营业务的结构性机会。

当前,兆易创新正面临两大历史性机遇,这在其财报和业务动向中已有体现。

图片

短期利好:DDR4涨价潮。随着AI爆发,三星、美光、SK海力士三大原厂在2025年第二季度开始将传统DRAM产能大规模转向利润更高的HBM和DDR5,并逐步停产DDR4。

这导致庞大的存量市场(如:数据中心扩容、工业控制等)出现供给缺口,DDR4价格一路飙升,截至2025年9月,年内涨幅高达60%。

图片

兆易创新在利基型DRAM(包括DDR4)领域深耕多年,此次价格暴涨,将直接增厚其存储业务的毛利率和净利润。正如其过去承接SRAM和NOR Flash市场一样,公司有望在此次结构性行情中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长期空间:AI驱动的存力革命。HBM作为DRAM技术的皇冠,是AI服务器的核心。虽然兆易创新目前暂未直接涉足HBM制造,但其关联方长鑫科技已在积极研发。兆易创新可以通过产品协同和资本纽带,间接受益于AI存力需求的大潮。

朱一明曾多次在内部强调:“存储芯片是数据的基石,AI时代的数据海啸,对我们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这番话术,清晰地表达了他对行业趋势的判断和对公司未来的信心。

通向“中国三星”的征途。

朱一明的野心,绝不止于在利基市场做一名“优等生”。

通过一系列精准的资本运作,他正一步步将兆易创新打造成一个平台型的半导体企业。

并购拓展边界,2017年尝试收购高端DRAM厂商北京矽成虽未成功,但已显露其进军高端的“执念”。2019年成功并购思立微,切入传感器赛道;2024年将电源管理芯片龙头苏州赛芯纳入麾下,强化模拟芯片布局。

这些并购使其业务从存储扩展至“存储+MCU+传感器+模拟”的多元矩阵,抗周期能力更强,客户协同效应更显著。

“A+H”双平台战略,赴港上市,是兆易创新全球化野心的必然一步。这不仅能提升国际知名度,更方便进行海外技术和人才并购,吸引全球资本,真正向“中国的三星”这一目标迈进。

言西认为朱一明与其存储芯片帝国的故事,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突围的一个缩影。他的成功,源于几个关键抉择:

1. 极致的战略务实:从不与巨头正面硬刚,而是选择其“放弃”或“忽视”的利基市场切入,先活下来,再图发展。

2. 精准的产业链卡位:通过“兆易创新(设计)+长鑫科技(制造)”的协同模式,构建了国内罕有的存储产业联合体,具备了与IDM巨头博弈的初步资格。

3. 前瞻的资本视野:善于利用资本市场,无论是早期的风险投资,还是如今的“A+H”双平台布局,以及一系列补强型的并购,资本始终是其战略推进的加速器。

然而,挑战依然严峻。全球存储巨头在HBM、3D NAND等最前沿领域的领先优势依然巨大;地缘政治带来的技术封锁与设备禁运风险始终存在;自身在先进制程上的追赶仍需时日。兆易创新和长鑫科技的IPO,不是终点,而是新一轮竞赛的开始。

从二十年前预判芯片产业东移,到今天手握两家即将齐聚资本市场的明星企业,朱一明用二十年时间,编织了一张庞大的存储芯片网络。在他的蓝图中,兆易创新是冲锋在前、灵活多变的产品与市场平台,而长鑫科技则是保障后方、攻坚核心技术的制造基石。

半导体国产化的长征,需要无数个像朱一明这样的企业家,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默默耕耘。随着兆易创新H股上市与长鑫科技IPO的推进,朱一明的存储芯片帝国将获得更强大的资本引擎。

短期看,DDR4的涨价红利将直接兑现于财报;

长期看,在AI存力革命和国产替代的双重浪潮下,这个“帝国”的疆域,或许才刚刚开始拓展。

注:(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