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区三家分支机构被罚,阳光财险合规持续失守
9月2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一连发布三张监管罚单,直指阳光财险浙江地区三家分支机构的内控合规问题。
其中,阳光财险浙江省分公司因存在“未按规定使用经批准或备案的保险费率、条款”,被罚款40万元,一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7万元。
此外,阳光财险台州中心支公司、杭州中心支公司都因为“利用保险代理人虚构业务套取手续费”,分别被罚款13万元,并各自有1名相关责任人被罚款4万元。
2025年开年至今,阳光财险已收到近30张监管罚单,涉及的分支机构遍布浙江、陕西、广东、重庆等多个省市,合规失守的版图逐渐扩大。这家曾经被业内视为财险市场“民营标杆”的企业,正面临来自内控、盈利等多重压力。
虚构业务套取费用成合规“重灾区”
阳光财险浙江省分公司成立于2006年8月,旗下共13家中心支公司和74家支公司(含营销部),服务网络基本覆盖浙江全省。
虽未在公开资料中明确浙江地区的战略地位、业绩贡献等,但综合多方信息,浙江省分公司的保费收入在2010年就突破10亿元,是阳光系统内最早进入“10亿元俱乐部”的两家公司之一,浙江地区在阳光财险经营版图中应当占据重要地位。
而此次省分公司及下属两家中心支公司一并收到监管罚单,却暴露出阳光财险内控缺陷的区域性、系统性特征。
具体来看,阳光财险浙江省分公司未按规定使用经批准或备案的保险费率、条款,也就是在承保、销售时,实际使用的合同文字、价格计算方式,与在监管机构留底、公示的版本不一样。
除了浙江省分公司自身收到40万元罚单,作为相关责任人的徐宗康也被罚款7万元。公开资料中并没有太多关于徐宗康的信息,仅2024年6月,徐宗康以阳光财险专家的头衔,参加了“临海市上市后备企业培训会”。
财险公司常见的专家岗包括首席精算师、首席核保师、首席理赔师、首席数据官等,通常具有较高的职级和话语权,徐宗康作为相关责任人被罚,意味着浙江省分公司的违规情节较重且涉及高层管理。
台州中支和杭州中支的违规行为都是利用保险代理人虚构中介业务,以套取手续费,这也是阳光财险各分支机构出现较多的违规行为。
据企业预警通统计,2025年,阳光财险及旗下分支机构一共收到29张来自各地监管局的罚单(不包括针对个人的罚单),其中,有11张罚单都出现了“虚构中介业务套取费用”“直营业务虚挂中介”的违规情况。
虚挂中介或虚构中介业务,通俗来说就是把直销业务虚挂为中介业务,假装成“通过代理人卖出去的”,从而获得高额佣金。这些被套取的资金通常留作小金库、发放员工奖金、用于补贴渠道,以满足短期利益需求,或者维持业务持续增长。
也因此,该项违规的相关责任人有不少都是管理层员工,如此次阳光财险台州中心支公司罚单的相关责任人张明会,曾经便担任阳光财险台州中支的副总经理。
虚构中介业务套取费用,是保险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现实背景下,部分险企分支机构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或者完成保费规模考核压力,采取违规手段达成经营目标。
阳光财险多家分支机构都存在虚构中介业务的情况,这背后,或许是阳光财险为应对近两年的保费规模增长压力,给各分支机构下达了较重的保费规模考核指标,让分支机构不惜铤而走险。
保费收入增长趋缓,展业压力犹存
近几年,阳光财险的保费规模增长并不稳定。
2022年,阳光财险实现原保费收入403.8亿元,同比下降1.4%。2023年,原保费收入又同比增长了9.56%,全年收入达到442.4亿元。这之后,阳光财险的保费增速开始放缓,2024年原保费收入为478.2亿元,同比增长8.09%。进入2025年,这一增速再次放缓,今年上半年,阳光财险的原保费收入为252.7亿元,同比仅增长2.5%。
保费增长的乏力,是市场外部挤压与公司内生短板叠加的共同结果。车险是阳光财险的第一大险种,近几年阳光财险的业务结构已逐渐向非车险倾斜,但截至2024年,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67.1亿元,依然占总保费收入的55.8%。
与此同时,行业车险进入存量肉搏,2020年9月综改启动后,全国商业车险单均保费较改革前下降约21%,东吴证券在2025年7月发布的《保险行业6月月报》中披露,2025年上半年车险保费累计同比增加4.5%。
更激烈的竞争下,阳光财险的车险保费增长表现甚至不如行业整体表现。阳光保险集团在2025中报中披露,阳光财险的车险业务受行业整体环境影响,保费同比下降6%至125亿元,成为整体增速的拖累项。
在车险业务保费收入规模下滑的同时,阳光财险将更多精力放在非车险业务上。今年上半年,非车险业务的保费收入为127.8亿元,同比增长12.5%,占保费总额的50.6%,首次占比过半。但不可否认的是,阳光财险的非车险业务规模体量仍然较小,包括财产险、船货特险、农险、责任险、信用保证险等多个险种,整体保费规模仅与车险相当。
非车险难以成规模,主要是因为业务开展较难,发展车险,保险公司可以靠4S店、中介等,而非车险如健康险、农险等业务,则更需要互联网流量、平台扶持等,竞争同样激烈。有关统计显示,2024年16家签单保费过百亿的大型险企中,签单保费规模排在第7的阳光财险,非车险市场份额仅2.75%,而非车险市场份额最高的人保财险,市场份额高达31.88%。
车险业务、非车险业务均面临较大增长压力的情况下,阳光财险加重分支机构的考核指标,以此推动保费规模增长,也不难理解。
今年上半年,阳光财险的利润端表现有所好转,承保利润为2.9亿元,同比增长42.4%,整体净利润为5.18亿元,同比增长2.57%。但这一增长也是在2024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前提下达成的,实际上,该公司的净利润仍未回到2023年上半年8.22亿元的水平。
业绩未实际回温,内控又持续失守,如何达成规模增长与合规经营之间的平衡,是当前阳光财险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