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转让不良资产,营利双降的华夏银行何时真正“破冰”
9月以来,华夏银行青岛分行在阿里资产交易平台发布多则债权招商信息,这些债权的本息总额在278.18万元-9.28亿元不等,债务人皆为对公客户。
进入2025年后,华夏银行不良债权的处置力度明显加强,除了阿里资产交易平台上数十笔正在招商中的对公不良债权,银登网也挂出了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的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项目,合计未偿本息高达百亿元。
频繁且大额的不良转让背后,是华夏银行急切剥离坏账、轻装上阵的决心。今年3月,杨书剑被选为华夏银行新任董事长,其上任后提出“刀刃向内”的改革战略,要求全行上下转变观念,将“破局思维”转化为“破冰行动”,其中便包括将风险管理融入经营体系。
只是,现实总是慢于想象,从华夏银行半年报来看,该行无论是盈利增长能力,还是资产质量表现,在A股上市股份行中都比较靠后。要想实现“破冰”,华夏银行面临的压力并不小。
不良率垫底A股股份行
零售贷款质量拖后腿
截至二季度末,华夏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386.7亿元,较年初增加7.5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6%,与年初持平。横向对比,这一不良率在9家A股上市股份行中垫底。
而能够维持不良率不上升,还是华夏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的结果。今年上半年,华夏银行核销了162.22亿元的不良贷款,同比增加23.66%。此外,该行通过呆账核销、以物抵债、现金清收等方式,累计处置不良资产220.3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5.32%。
计算下来,今年上半年华夏银行的新生成不良下限为169.78亿元,去年同期的新生成不良下限则为136.91亿元,今年上半年的不良生成规模下限高于去年同期。
8月29日举行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华夏银行行长瞿纲在回答不良贷款相关问题时,表示要继续按照“有序处置存量风险,有效控制新增风险”的原则,多措并举推动资产质量改善。
加快推动不良债权转让,便是华夏银行处置存量风险的举措之一。
目前,阿里资产交易平台还有55笔尚未找到买家、正在招商中的华夏银行不良债权,这些债权来自华夏银行的各个分行,所涉贷款几乎都是对公贷款,多数贷款的本息总额在亿元以下,其中有不少是小企业信用贷。
相比之下,关于零售不良贷款的处置则更为集中。今年8月,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公告,公开转让7期个人不良贷款项目。这7期个贷不良的未偿还本息总额高达107.89亿元,竞拍起始价却只有2.45亿元,仅债权总额的0.23折。
如此急于出清个人不良贷款,与华夏银行的零售贷款不良现状有很大关系。
按产品类型划分,上半年华夏银行的对公贷款不良率有所优化,截至二季度末,对公不良为1.36%,较年初下降23bps。而个人贷款不良率,则从年初的1.8%上升到2.27%。对于个贷不良的大幅上升,华夏银行归因于外部风险形势导致的债务人收入与还款能力下降。
转让不良资产,加速不良处置,只是改善资产质量的其中一步。另一方面,如何控制新增风险,也是华夏银行亟须给出答案的。
从上半年的相关数据来看,尽管不良率没有出现上升,但新生成不良规模大幅增长,意味着华夏银行的资产质量还在持续承压。而截至二季度末,该行还有610.3亿元的关注类贷款,占总贷款的2.52%。
值得一提的是,在加速处置不良贷款的2025年,华夏银行收到的十余张罚单中,就有违规行为涉及不良信贷资产的处置。
如今年1月,华夏银行深圳分行被罚款560万元,其中两项罚款事由是“违规开展不良资产转让业务”“信贷资产分类不审慎”;7月,华夏银行石家庄分行收到65万元罚单,两项违规行为分别是“违规上调五级分类掩盖不良”和“向风险客户新增贷款掩盖不良”。由此看来,华夏银行的分支机构,似乎也有较重的不良处置任务和考核指标。
资产端面临配置压力
营收净利润罕见双降
信贷风控与资产质量之外,当前华夏银行面临的另一个重要考验是盈利能力的提升。
今年上半年,华夏银行的营收为455.22亿元,归母净利润则为114.7亿元,分别同比下降5.86%、7.95%,是该行近10年里首次出现营收和净利润同时下滑的局面。
虽然整体下滑,但如果按照季度来看,第二季度的经营业绩相较于第一季度是大幅增长的。第二季度,华夏银行的营收为273.28亿元,环比一季度增加50.2%,同比增长4.15%。归母净利润则为64.07亿元,环比一季度增加26.55%,同比下降2.48%。
尽管不是每个指标都环比、同比双增,但相比第一季度的表现还是靓丽不少。二季度的亮眼表现,也被外界视作新任董事长杨书剑“刀刃向内”改革的初显成效。只是,这一改革这么快就见效了吗?
事实上,进一步分析营收端,可以发现华夏银行二季度业绩表现优秀的主要原因是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大增。投资收益为63.33亿元,环比一季度增加175.35%;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则为22.87亿元,而一季度不仅亏损,还亏损了24.73亿元。但是,无论是投资收益,还是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都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相反的,华夏银行二季度的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环比一季度都有所下滑。也就是说,无论是传统息差业务,还是代表轻资本的中间收入业务,都还有待进一步复苏。
回到上半年整体业绩上来,华夏银行上半年的利息净收入为305.74亿元,同比下降3.6%,延续了前四年的下降趋势。对应的,净息差也同比下降7bps至1.54%;净利差则为1.59%,同比下降2bps。
净息差低于净利差,且同比降幅大于净利差同比降幅,间接反映出华夏银行当前存在的另一个问题——资产端面临配置压力,资金运用效率下降。
从资产负债总额来看,华夏银行的资产负债增速相当,二季度末的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3.96%,负债规模较年初增长4.22%。但总资产、总负债都只是时点数据,不能全面反映银行在整个报告期的资产负债状况,故这里以生息资产与计息负债的平均余额进行比较。
今年上半年,华夏银行的生息资产平均余额为39692.73亿元,同比增长0.78%;其中,贷款平均余额为23912.73亿元,同比增加2.47%。计息负债平均余额为40878.99亿元,同比增加3.81%;其中,存款平均余额为22340.52亿元,同比增加8.55%。
生息资产平均规模小于计息负债,且生息资产增速更滞后,意味着华夏银行吸收的负债资金未能充分转化为可以赚钱的生息资产,部分负债资金被配置到不产生利息收入的资产,却需要承担负债成本。
生息资产中的贷款是平均收益率最高的资产,计息负债中的存款则是平均成本率最低的负债,理想情况下,存贷款平均余额均衡同步地大幅增长,可以有效推动利息净收入大幅增长。华夏银行的现实情况却是,生息资产增速低于计息负债,贷款增速也不高,如此一来,便会进一步收窄净息差。
可以说,华夏银行的破冰之路才刚开始。能否彻底“走出舒适区”,实现逆势突围,达成“特色鲜明、价值领先”现代化金融集团的终极目标,还需要该行从资产扩张与配置、不良压降与风控,甚至内控合规等多个角度着手,一一革除痼疾、逐个击破难题。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