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业绩双增难掩隐忧:渤海银行对公微利、金融市场增收不增利
截至发稿日,除广发银行外,其余11家全国性股份行都已披露2025年中期经营业绩。从营收、净利润两项基础指标来看,上半年股份行整体经营承压,仅3家银行实现了营收净利润的双增。
渤海银行便是实现双增的三家股份行之一。上半年,渤海银行的营收为142.15亿元,净利润为38.3亿元,分别同比增加8.14%、3.61%。
从2024年扭转持续两年的业绩下滑趋势,到今年上半年增幅进一步扩大,虽然渤海银行的业绩规模仍处于股份行尾部,但在低息差时代,这种逆势增长本应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资本市场似乎仍对渤海银行持保留态度。
8月29日披露半年报后,渤海银行的港股股价还在波动下跌,到9月4日收盘已降至0.98港元/股,经过此后三个交易日的持续爬升,截至9月9日收盘,该行股价为1.1港元/股,较报告披露日的开盘价增长5.77%。
资本市场的冷淡态度,一方面可能与渤海银行连续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有关,另一方面,或许是因为尽管渤海银行交出了业绩增长的答卷,但综合零售、对公、金融三大业务板块的发展现状,当下的渤海银行似乎还未能向投资者展现更持久的成长性。
对公业绩增长缓慢,转型质效待提升
整体营收增长之余,渤海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依然延续了过去4年的下行趋势。上半年,该行实现利息净收入80.46亿元,同比减少0.43%。
利息净收入下滑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平均收益率最高的贷款生息资产,日均余额和平均利率都出现下滑。今年上半年,渤海银行的贷款日均余额为8993.8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61%,而贷款的平均收益率为3.95%,同比下降53bps,依然是生息资产中最高的。
此外,平均收益率仅次于贷款的拆出资金(平均利率3.28%),日均余额也出现同比下滑。当贷款和拆出资金的日均规模都同比减少,而总生息资产又同比增长,说明该行更多资金投向低收益资产,进一步导致利息收入同比下降10.14%,最终影响利息净收入。
贷款投放日均规模缩水,主要原因是渤海银行还在大力压缩高风险的个人消费贷。
早年间,为推动零售转型,渤海银行与度小满、微众银行等三方平台合作,大力发展消费金融业务,个人消费贷在短短3年内从不足百亿增长到超千亿规模。野蛮增长之后便是风险爆发,2020年开始,渤海银行持续压缩消费贷规模,到2024年末,该行个人消费贷余额又只剩不足400亿元,不良率却高达12.37%。
今年上半年,压降趋势还在持续。截至二季度末,渤海银行的个贷余额为2152.24亿元,较年初减少3.06%。属于个贷的按揭贷款、消费贷、经营贷都有不同程度的规模缩水。其中,消费贷较年初减少9.29%至340.29亿元。消费贷规模下滑,也带动渤海银行的个贷平均收益率大幅下降134bps,仅剩3.63%,远低于对公贷款平均收益率4.28%。
此消彼长,当零售信贷业务收缩,渤海银行的对公业务也开启了战略转型。渤海银行是一家对公业务为主的银行,近两年,该行始终坚持打造对公业务“行业银行、专业银行、生态银行”三张名片,以推进战略转型。
其中,行业银行是指围绕新能源、新经济、生物医药、汽车等十大行业进行信贷投放,与行业龙头项目合作;交易银行主要是锚定供应链生态、智能化司库体系、跨境金融服务三个方面进行发力,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投资银行则是渤海银行向轻型银行转型的重要支撑点,主要负责对公板块的债券承销、资产流转、交易撮合等业务。
然而,尽管渤海银行的对公业务资产规模大,转型也持续深入,但业绩增长并不算明显。上半年,渤海银行的公司业务分部营收为81.05亿元,同比增长0.93%;税前利润为37.4亿元,同比仅微增0.08%。
营收和税前利润的增长都极为缓慢,利润更是几乎增长停滞,这与公司业务的资产减值损失大增有关。上半年,该行公司业务分部的资产减值损失为22.8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5.7%,侵蚀了部分利润。相对应的,渤海银行的对公不良率也从年初的1.11%上升到二季度末的1.12%。对公信贷资产质量的下行,侵蚀了部分盈利空间。
金融市场成本居高,增收容易增利难
除开对公、零售两大业务,渤海银行还有一个基本业务板块——金融市场业务。在压缩高风险零售业务、推动对公业务的同时,该行还进一步加强金融市场业务。
金融市场业务是渤海银行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板块,发展定位是“债券银行、代客银行、资管银行”,主要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包括发行债券、债券投资买卖、理财服务、同业投资、同业拆借等业务。
今年上半年,渤海银行能够实现营收增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融市场业务发展推动了金融投资收益增长——同比增加63.16%至48.36亿元,这对渤海银行的非息收入增长形成极大支撑,上半年非息收入为61.69亿元,也同比增加21.81%。最终在利息净收入下滑的前提下,推动渤海银行的总营收实现增长。
按业务分部来看,金融市场业务分部上半年一共实现营收41.9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3.7%,也是撑起营收增长的主要分部。但同时,金融市场业务分部的营业利润只有17.87亿元,较去年同期略降了0.06%。
只增收不增利是因为金融市场业务的支出项大幅上升——营业支出为10.06亿元,资产减值损失为14亿元,分别同比增加142.41%、563.51%。
营业支出方面,渤海银行的金融市场业务的相关运营主要依托总行资金运营中心,该中心在职员工仅259人,无论是员工数量还是下设部门都是三个业务分部中最少的,其营业支出中关于人力、行政方面的支出比例自然不会太高,该分部的大部分营业支出应该支出在资金利息、系统与数据费用、模型相关费用、衍生品对冲成本等方面。
如上半年的金融投资收益大增,意味着该行在债券市场有高频交易和大规模配置,需承担的相关手续费、衍生品对冲费、市场流动性成本等都进一步增加。
资产减值损失增长,则与渤海银行的金融投资资产质量有关。受信托及资管计划等金融资产的信用风险上升影响,渤海银行的金融投资资产信用风险敞口在去年就出现上升,今年,这一敞口继续拉大,截至二季度末,纳入第三阶段的金融投资资产余额为375.19亿元,较年初增加了38.91亿元。这一情况下,加大减值损失计提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渤海银行的业绩也有积极的一面,即零售业务分部的亏损有所收窄,上半年的税前利润为-3.48亿元,去年同期则为-7.09亿元。只是,被该行重注的对公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目前都展现出一定的盈利增长疲态和资产质量问题,有待进一步提升。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