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太猛了!重磅利好一个接一个

今年以来,创新药领涨市场。

自4月9日以来,恒生创新药ETF(159316)涨超86%。

资金流入方面,最近60日恒生创新药ETF(159316)获得15.47亿元资金净流入,最新规模19.68亿元。

能够有如此强劲的表现,是因为创新药板块利好一个接一个,尤其是出海方面。

9月1日盘后,创新药又迎来一个重磅利好,恒瑞医药发布公告称,其收到国家药监局通知,附条件批准公司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泽美妥司他片(SHR2554片)上市。

今天港股创新药板块集体高开,虽然其后受到整体市场回调的影响,但基本面仍然强劲,后续的催化因素也不少。

01

突破


泽美妥司他片,用于复发或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R/R PTCL),这是一个需求高度未满足的领域,有着庞大的商业空间。

不过,比商业空间更令人振奋的是,作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EZH2抑制剂,泽美妥司他片(SHR2554)的上市,远超出一款新药本身的意义,它不仅仅体现填补行业空白的价值,更体现中国创新药研发从“量变”到“质变”过程。

过去,中国创新药多以“Me-too”或“Me-better”为主,即在已知靶点上跟进优化,但EZH2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靶点,全球范围内获批的EZH2抑制剂寥寥无几。恒瑞在此领域的突破,证明了中国药企不再满足于模仿,而是开始挑战真正的源头创新(First-in-class),具备了参与全球前沿靶点竞争的实力。

众所周知,FIC或BIC(同类最优)药物是全球医药巨头最青睐的授权引进标的。一旦成功出海,不仅能带来数亿乃至数十亿美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款项,更能将中国原研药推向世界舞台,分享全球市场红利。

出海,可以是是今年以来创新药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也是创新药板块能够成为市场焦点的核心原因之一。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中国创新药企License out(专利授权出海)金额近80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160%。8月以来,多家中国创新药公司继续公告大额专利授权交易。

根据公开信息披露,8月26日,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与Sitala达成小分子抑制剂FXS6837相关授权协议,涉及1.9亿美元首付款、价值500万美元股权及4.8亿美元销售里程碑款项;8月19日,荣昌生物公告与参天制药就RC28-E注射液达成授权协议,涉及2.5亿人民币首付款、最高可达5.2亿元人民币的开发及监管里程碑付款和最高可达5.25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里程碑付款。

这并非突然爆发,而是厚积薄发。

02

增量

与新能源汽车、光伏、半导体等产业相似,创新药产业正展现出典型的"中国优势产业"特征:

基础创新能力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配套完善、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特别是2019-2021年,在资本的热潮催生下,中国创新药出现"黄金三年",这一时期呈现出几个显著特点:

数量爆发:中国企业自研创新药数量在2020年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到2021年,中国在研创新药数量达到592个,占全球总数的22%。

质量提升:FIC药物占比从2015年的不足10%提升至2021年的18%。特别是在PD-1、CAR-T等前沿领域,中国药企开始崭露头角。

技术突破:中美新药上市时间差从8年缩短至2年以内。2019年,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在美国获批上市,成为首个在美获批的中国本土研发抗癌药。

尽管之后几年遭遇了一些政策面、市场面、经济面的负向影响,但根植于中国优势产业基因下,中国创新药行业的发展并未停顿。

到2024年,随着各种负面因素出现好转,创新药板块上演强势反弹,一直延续到今天。

而经历了多年的发展,现在中国创新药企储备了庞大的研发管线,其质量和进展速度也令人瞩目。

根据国家药监局2025年7月的数据,中国创新药研发管线约占全球的1/4,每年约有3000个临床试验项目在进行,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位居前列的。

2025年上半年,国家药监局批准了43个创新药,同比增长59%,这个数字已接近2024年全年批准的48个创新药。

在2025年8月,又有9款国产新药首次进入III期临床阶段,向上市申请发起最后冲刺。这些药物涵盖了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多个治疗领域,技术平台包括ADC(抗体偶联药物)、双抗、小分子抑制剂等。

这些都将为中国创新药出海,提供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也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分享行业发展红利的机会。

当然了,医药板块具备较高的研究壁垒,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与其追逐单个“爆款”,很多投资者会考虑借道ETF来投资。

恒生创新药ETF(159316),它是市场唯一跟踪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ETF产品,聚焦高业务纯度、高弹性标的,成份股包括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康方生物、百济神州、信达生物、三生制药等港股前沿创新药企,支持T+0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8月11日,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正式调整生效,通过在编制方案中剔除CXO,成为首批“纯度”100%的创新药指数,更加精准地反映我国创新药企的整体表现。

根据模拟测算,剔除CXO后指数历史业绩将得到明显提升,指数发布日以来,修订版方案的指数业绩分别较原指数提升30%。

03

质变


复盘今年以来,港股创新药板块的爆发,有三个关键词:

第一,是修复。

以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HSSCID)为例,从2021年6月的高点(5512点),连续下跌3年,到2024年7月份的低点(1524点),回撤幅度73%。不管是回撤时间长度,还是回撤深度,可以说相当惨烈。

也因为行情过于极致,当各种负面因素消退,正面因素开始出现时,反弹力度也相当空前,过去一年,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成功翻番。

第二,是盈利。

今年上半年,百济神州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净利润达9559万美元;信达生物净利润录得12.1亿元;恒瑞医药创新药收入占比已超60%,翰森制药这一比例高达82.7%,先声药业也首次超过3/4。

第三,是港股beta。

恒生指数年初至今,涨幅已经达到27%,超出技术性牛市门槛,一些重磅的大型科技股,涨幅甚至超过50%,日均交易额相比过去几年,大幅度提升。

港股随之成为资金的热门地,南向资金年内狂扫近万亿港元。截至2025年9月2日,南下资金累计净流入额为10002.2亿港元,是2024年全年的123.8%,持续创历史新高。刚过去的8月,南下资金继续维持千亿净流入,单月净流入额达1122亿港元,其中科技股、金融、医疗保健是前三大净流入板块。

外资方面,根据香港金管局和主要券商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外资结束了此前连续数年的净流出态势,实现了净流入。尽管在8月份市场震荡中,外资一度再度转为单月净流出约803亿港元,但纵观1-8月,累计仍为净流入状态。

尽管港股创新药板块已经积累不少涨幅,估值水平不算低,不过相对21年的高位,仍有一段距离,而且本轮行情与2021年有本质区别。

2021年,许多创新药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估值更多依赖融资、流动性宽松和市场情绪推动,存在一定的泡沫;今年,则由出海BD交易、企业自身盈利改善双轮驱动,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医保+商保+海外市场),并且许多企业开始实现盈利,随着新药上市、出海红利,预计会有越来越多创新药企扭亏为盈,这样估值就有了更扎实的业绩基础。

换句话说,只要业绩维持高增长,高估值就有机会被消化,远期估值就未必高估。

04

结语


接下来,创新药板块仍将有多项催化剂。

9月将举办世界肺癌大会(WCLC),10月将举办欧洲肿瘤学年会(ESMO),多家中国企业将展示核心品种临床数据。

最新的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高达88.9%,若降息落地,将改善全球流动性环境,利好对利率敏感的创新药板块,尤其是在港股市场。

港股创新药板块,正从过去的"研发投入期"逐步进入"成果兑现期",在估值修复、业绩增长、出海加速和政策支持的多重因素驱动下,有望继续释放投资价值。

通过借道ETF,投资者可以参与这一波澜壮阔的产业升级过程,分享中国创新药崛起的时代机遇。(全文完)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