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增超40%,亏损持续收窄,云从科技正在穿越亏损泥潭
全球AI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中国力量正快速崛起。在这一背景下,云从科技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财报,上半年其实现营收同比增长40.21%,净亏损同比收窄。
这份成绩单背后,是云从科技持续推进的“AI智能体+大模型”战略显现成效,也展现了中国AI企业在产业化落地与商业变现上的新进展。
收入结构优化,经营质量提升
云从科技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展现出“战略性增长”的特点。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6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21亿元增长40.21%。
盈利方面,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为2.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56亿元有所收窄;扣非后净亏损为2.48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的3.69亿元同样呈现改善趋势。
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7.73%,较上年同期下降22.47个百分点。这一变化反映了公司主动进行的业务结构调整——本期毛利水平较低的泛AI领域收入占比大幅提升至55.78%,且该领域毛利率为18.60%,较上年同期下降41.10个百分点。
业务结构调整是云从科技“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重要举措。公司一方面主动收缩附加值低、资金占用高的业务单元,聚焦高质量客户和项目,提升订单质量;另一方面积极开拓新兴行业市场,推动主营业务多元化发展,以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
与此同时,公司通过实施精细化成本管理,有效优化期间费用结构,实现期间费用同比下降33.83%。
现金流方面,云从科技通过加强应收账款回收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使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改善76.76%。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同比减少147个百分点。这一变化既源于公司战略性地平衡短期盈利压力与长期创新发展,通过研发人员的精准配置与薪酬结构优化,实现研发投入规模同比下降55.11%;同时也得益于营业收入的增长。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下游客户更加注重性价比的背景下,公司主动减少毛利率低、回款周期长的业务,聚焦需求明确、拓展性强的优质领域。预计随着业务结构的持续优化,主营业务将逐步恢复增长,为未来业绩奠定更加健康的基础。
多模态大模型领先,生态合作深化
过去,技术创新始终是云从科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自主研发的“从容多模态大模型”在国际权威评测中表现卓越,其综合能力位居全球前列,进一步巩固了云从科技在AI智能体领域的领先地位。
该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数据分析等多个场景中,均展现出出色的多模态任务处理能力。
在产学研协同方面,云从科技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共建“AI-X研究院”,计划未来三年投入3000万元,用于全球人才引进、国际前沿学术交流以及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的联合研究。
这一合作将聚焦大模型、智能体等关键领域的技术攻关,致力于构建自主可控的AI底层技术生态,为医疗、金融等重点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产业布局上,云从科技展现出较强的生态构建能力。公司与武汉临空港开发区就国家网安基地大模型训推一体化项目完成签约,标志着其“AI智能体+行业大模型”战略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与此同时,云从科技深化与华为的战略合作,双方基于昇腾AI硬件底座及MindSpore框架,共同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训推一体化项目,强化了技术实力。
此外,云从科技正在网安基地打造基于可信数据空间的“可控训练场”。这一集质检、检测、备案于一体的大型模型训练工厂,旨在为大模型研发提供强大算力支持和完善的开发环境。
在应用落地方面,云从科技的AI技术已在多个行业取得显著成效。在文旅领域,其投资的众数信科推出的“AI导游”在长江轮船上提供了个性化服务。
金融领域,公司推出支持私有化部署的一体机,为银行及保险机构提供高效的信贷与反洗钱智能体服务。
在智慧港口建设方面,云从科技助力天津港部署全球首个港口大模型PortGPT,大幅提升了货物调度效率。
这一创新应用不仅实现了物流路径的智能优化,还通过数字人助手简化了港口交接班会议流程,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典范。
结语
云从科技在2025年上半年展现出了一条清晰的发展路径:通过主动调整业务结构,聚焦高质量客户和项目;坚持技术自研,在多模态大模型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深化生态合作,与华为等龙头企业共同推进AI产业化落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向各行业深度渗透,云从科技凭借技术、业务与生态的多重优势,有望在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实现更大突破。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