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产风暴催生光伏大反攻!供需重构能否终结“至暗时刻”?
7月2日,一直跑输大盘、低迷已久的光伏概念股集体反弹,截至收盘,$大全能源(688303)$涨15.68%,$东方日升(300118)$涨超10%,$双良节能(600481)$、亿晶光电(600537.SH)、赛伍技术(603212.SH)、福莱特(601865.SH)、通威股份(600438.SH)、亚玛顿(002623.SZ)均涨10%。
港股亦不甘落后,阳光能源(00757.HK)涨15.71%,福莱特玻璃(06865.HK)涨超11%,信义玻璃(00868.HK)、协鑫科技(03800.HK)、新特能源(01799.HK)均大涨。
光伏玻璃减产自救
消息面上,为破除“内卷式”竞争,近日国内头部光伏玻璃企业计划自7月开始集体减产30%,预计7月国内玻璃产量将下降至45GW左右。也有分析人士称,当前产能持续出清趋势不变,但量值难以达到30%水平,预计在15%~20%之间。
据悉,今年年初,光伏玻璃价格为12元/平方米,3月份因抢装潮涨至14-14.5元/平方米,6月快速下跌至10.5元/平方米,该价格已低于多数企业生产成本。
光伏玻璃是光伏组件的重要辅材,位居产业链上游,也是产能供需错配更明显的环节。整体来看,当前行业供需格局仍不乐观,产业链价格相当疲软,二三线光伏玻璃企业已然深陷亏损的漩涡之中。
有专家认为,本次“反内卷”的减产行动,算是行业内部展开的一场前所未有的自救,有助于消化库存,加速产能出清,将有力促进行业后续可持续健康发展,对相关光伏玻璃企业盈利改善和估值抬升亦是十足的利好,相关概念股如福莱特等集体大涨。
然而,有分析人士指出,行业供需关系并未实现彻底扭转,业内预计光伏玻璃价格仍然以低位震荡运行为主。
从目前的产能规模看,预计2025-2026年光伏玻璃行业竞争仍将激烈,2027年将迎来检修潮,届时将导致半年左右的产能空白,对行业供给量影响较大,具备实力的企业有望在竞争中筛选出来,盈利水平或提升。
多晶硅等亦集体反弹
除光伏玻璃外,在期货市场,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今日表现不俗,午后强势封上涨停板,在股市中,通威股份等典型的硅料企业亦录得涨停,资金做多情绪积极。
据悉,2024年至今,光伏行业经历极致内卷,产业链各个环节价格重挫。在此背景下,硅料行业内部亦积极协商,希望寻求破局之策。此前曾有传言称某光伏硅料头部厂商提议减产挺价,另有业内人士提出,可以通过硅料企业停产一两个月,优先消化库存再启动生产,从而使硅料企业重回微利的水平线,摆脱亏损困局。
国投期货分析认为,多晶硅弱现实局面延续:7月下游继续下修月度排产,而多晶硅总库存维持27万吨的高位水平,且头部企业供应增量暂不明确。但盘面上看,多晶硅期价仍处于贴水状态,叠加近期“反内卷”主题再度引发热议,市场对供给侧调控政策预期升温,下方空间仍较为有限,走势预计维持震荡波动。
结语——
总的来说,在今日资金涌入光伏板块的背后,一条关键逻辑正浮出水面:市场预期光伏行业各环节减产“断臂求生”,供需天平正悄然倾斜。
另外,光伏行业的需求也好于市场预期,不少机构表示乐观。
国金证券研报表示,预计2025年光伏新增装机维持10%至15%左右的增速,光伏新增装机区域分布也将持续多元化。其中,中东、中亚、南亚、拉美、非洲等地区因能源转型、日照资源优势等因素,有望在低基数下实现高速增长,从而带动光伏装机需求持续增长。
中信证券研报亦表示,在光伏产业链量、价、利触底的情况下,需求端有望逐步复苏并稳健增长,供给侧通过行政约束、自律限产和市场化出清等手段,行业有望迎来基本面修复。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光伏板块究竟真的迎来反转,抑或是“死猫跳”,暂时仍充满不确定性。
减产风暴催生的暴涨,是资金对“供给侧改革”的提前投票。但光伏行业仍处于产能出清的深水区,黎明前的黑暗或许比较漫长。目前很多光伏企业仍在亏损的泥潭中挣扎,后续产业链能否形成反转态势,仍需时日观察。
作者:飞鱼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