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万豪们“打工”三年,云迹科技亏了8个亿
文源 | 源媒汇
作者 | 谢春生
编辑 | 苏淮
身披“枷锁”的酒店机器人一哥,想要逆天改命。
近日,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迹科技”)终止A股辅导协议,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继续向“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发起冲刺。
天眼查显示,成立于2014年的云迹科技,截至2021年末已完成11轮融资,投资方不乏阿里、腾讯、携程、联想以及科大讯飞等知名机构。在“钞能力”的推动下,早期的云迹科技凭借对酒店应用场景的精准切入,快速拿下该市场的多数份额。
财报披露,截至2024年末,云迹科技的合作客户累计超过3.4万名,囊括3万家酒店和100家医院。另据沙利文数据显示,在全球、中国酒店服务场景中,云迹科技分别以9%、12.2%的市场份额,顺利坐稳“一哥”位置。
然而,光鲜背后,难掩云迹科技业绩上的失落。数据显示,近三年公司累计亏损超8亿元,加上背负巨额“对赌条款”,云迹科技的IPO看起来容不得有半点闪失。
01
困于亏损泥潭
深陷亏损泥潭,是云迹科技过去三年最真实的写照。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下称“报告期”),公司分别实现收入1.61亿元、1.45亿元、2.45亿元;录得年内亏损3.65亿元、2.65亿元、1.85亿元,累计亏损8.15亿元。
对于持续亏损的原因,源媒汇向云迹科技方面发去问询邮件,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从财报披露的各项数据来看,长期亏损,或与云迹科技各项费用开支相对较高有直接关系。例如2024年,公司毛利为1.06亿元,但研发开支、销售及营销开支、行政开支合计耗费1.71亿元,是毛利的1.6倍。
截图来自云迹科技财报
事实上,亏损的情况并非只发生在云迹科技一家身上,这也是整个商用服务机器人行业普遍面临的一大困境。
“商用机器人行业还存在一个亟待解决的灵魂问题,那就是全行业几乎都未实现盈利;靠经营主业赚钱,是商业的本质,因此从商业本质的角度讲,截至目前整个商用机器人行业都还未达及格线。”2022年,普渡科技CEO张涛给公司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中如是写道。
如今近三年时间过去,亏损难题仍旧困扰行业。
譬如,同样布局了商用服务机器人的优必选,2022年至2024年亏损分别为9.87亿元、12.65亿元、11.6亿元,累计亏损达34.12亿元。当然,不管是在营收规模还是赛道布局上,云迹科技与优必选都绝非一个量级。
在赛道布局上,优必选显然要更加多元化。从产品和服务上来看,优必选旗下产品囊括了教育、物流、消费等不同场景的机器人产品和解决方案。可即便这样,依旧深陷亏损泥潭。
反观云迹科技,虽然顺利撬动了酒店场景,却也“囚”于酒店场景。数据显示,报告期内,酒店场景为公司分别贡献了70.1%、95.1%和83.0%的营收,合作企业不乏希尔顿、万豪、锦江、华住、亚朵、洲际等知名集团旗下酒店。
图片来源:云迹科技招股书
从行业增速角度来看,国内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增长着实可观——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5亿元增至2023年的3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7%;预计至2028年,市场规模将增至97亿元。
其中,酒店场景作为上述市场规模最大的板块,收入规模也从2019年的5亿元增至1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0.8%;预计2028年,该场景的规模将增至36亿元。
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行业也面临着激烈的价格内卷。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国内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的价格,从2万-4万元降至1.7万-3.4万元。
譬如云迹科技,当前一台酒店机器人售价为3万元以内。但据此前首席产品官李全印透露,2016年公司卖出的首台酒店机器人售价为13.6万元。换言之,近9年时间,酒店机器人售价降幅近八成。
具体来看,云迹科技旗下主打的“格格”、“润”以及“UP”系列机器人产品,近两年在平均售价上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波动。
其中,2022至2024年,润系列还出现了量价齐跌的现象。上述机器人产品的价格和销量,分别从2022年的23200元、2881台降至2024年的13100元、1255台,三年时间量价均接近腰斩。
价格“跌跌不休”背后,一是行业入局门槛低;二是酒店已成为眼下最适合落地的应用场景。两种因素叠加,令高度依赖酒店场景的云迹科技,也遭遇竞争对手的侵扰。
譬如擎朗智能,产品主打餐饮场景,并相继与华住、温德姆、东呈等酒店集团携手合作,逐步形成“餐饮+酒店”的双场景服务模式。此外,高仙机器人也先后与汉庭、首旅如家等集团达成合作。
此外,近几年受大环境影响,酒店业整体表现并不理想。酒店的入住率下降、营收减少,直接导致酒店在采购机器人等设备时预算大幅缩减。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国内一批头部酒店在入住率上,同比均出现不同幅度下滑。
酒店业不景气,让过于依赖酒店场景收入模式的云迹科技很受伤。
一边是应用场景不景气,另一边又遭遇同行的步步紧逼。
02
体验两极分化
更要命的是,酒店机器人的实用性也遭到质疑,甚至有网友直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感觉酒店机器人真的很方便很好用”、“服务机器人其实对i人来说,真的是非常的有用”……对于酒店机器人,有网友如是评论到。
如今,在国内不少主打智能化的中高端酒店,服务机器人几乎已成为标配。
而傻萌傻萌的酒店机器人形象,也博得了不少i人和小孩哥的喜爱。因此,在小红书等平台上,诸如上述夸赞并不乏见。
同样,也有不少吐槽声:“酒店机器人怕不是个智障”、“酒店搞这个也是噱头的,也不会降低人力成本”……
口碑两极分化,是“新鲜感”与“实用性”的双重博弈。
从新鲜感上来看,作为一个新物种,酒店机器人的出现确实能够给入住酒店的用户带来一些新的体验。并且,也能够解决外卖在酒店场景最后10米的配送问题,对酒店客户注重隐私和安全问题,也能起到一定的加分作用。
从实用性上来看,酒店机器人简单的送物功能和清洁功能,对于酒店在节约成本、提升效率等方面都相对有限。譬如在饭点等一些高峰时段,机器人的配送时长普遍偏长,也成为不少酒店住户吐槽的关键。
酒店采用机器人的痛点还远不止于此。为了机器人能够更好运营,酒店还需为其付出系统改造和补救成本。
目前,多数机器人普遍面临系统集成性弱的问题,这也令其陷入两大难题:一、难以融入酒店的信息化闭环;二、运营维护成本高。尤其是对一些老酒店,不仅需要对坡度、台阶等线路进行改造、Wi-Fi信号全覆盖,还需针对酒店的客房内部智能终端系统、电梯梯控等进行适配,只有完成上述的一系列升级改造,方能实现机器人在酒店内的流畅运转。
这无疑也加重了酒店的投资运营成本。
即使是一些新酒店,顺利完成机器人的布局,也还会面临大多数机器人无法识别酒店大堂的玻璃转门、玻璃墙等障碍物的问题。因此,在酒店内时常会遇到机器人呼叫“救救我”的现象。
可见,机器人目前能替代的多是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员工工作量,但无法彻底取代员工。
在实用性不足的情况下,仅凭新鲜感难以持续博得用户和资本的青睐。特别是在宇树科技、众擎机器人等一批后起之秀的崛起之下,能跳能跑的人形机器人,远比傻呆萌且功能单一的酒店机器人要更有吸引力。
既不能满足实用性,也不能替酒店节省人工成本,又比不上后来者的想象力,沦为“鸡肋”,便成为酒店机器人可预见的归属。
在这样的情形下,云迹科技等一批业内企业,想要持续斩获更多用户订单,不管是在技术、产品还是应用场景的探索上,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了摆脱对酒店场景的单一依赖,云迹科技开始拓展新的应用场景,如医疗、楼宇、社区等。不过,从结果来看也并不理想。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云迹科技在商业楼宇、医疗机构领域分别实现营收0.16亿元、0.02亿元,占当年总营收比例仅为6.6%、0.7%。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4年末,云迹科技的流动负债超20亿元,其中上市对赌协议触发的赎回负债就占了18.7亿元。反观同期的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有1亿元左右。
截图来源于公司财报
这也就意味着,一旦云迹科技上市申请被撤回或拒绝,抑或未能在首次向港交所递交申请后的18个月内成功上市,其将面临巨额偿债。
其实,早在2022年,云迹科技便接受机构辅导拟在A股上市,拟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但到了2025年3月,上市辅导协议终止。此次递表港交所,云迹科技或许真的被逼急了。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