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健康集团赴港IPO:近3年营收超15亿,阳光保险为其大股东
1月28日,轻松健康集团正式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迈出资本化进程的关键一步。此次IPO的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招商证券国际。 轻松健康集团成立于2014年,招股书显示,公司作为中国领先的科技型一站式平台,专注于提供综合健康服务及健康保险解决方案。 成立十年来,轻松健康集团的发展规模也迅速壮大。根据沙利文报告的数据,按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收入计,公司于中国独立数字综合健康服务及健康保险服务市场排名第八位,按2023年的移动设备活跃用户数量计,公司于中国所有数字综合健康服务及健康保险服务供应商中排名第二位。具体而言,根据同一数据源,按收入计,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轻松健康集团已在中国独立数字健康服务市场排名第四。 在资本的支撑下,轻松健康集团的业务模式也不断进化升级。公司开发了AIcare作为专属AI技术栈,具备可扩展性、深度集成性和专用性。这项新技术很快融入日常运营中,用于提升用户获取率和参与度,并推动精准销售活动,亦应用于公司对保险公司合作伙伴的服务中,促进智能理赔处理以及对用户和交易的动态风险评估。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已注册与公司技术能力相关的48项发明专利及34项软件著作权。截至同日,公司已完成六个算法在网信办的备案。 不过,轻松健康集团的用户规模虽然庞大,但增长已显疲态。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9月,公司注册用户数量分别为1.55亿、1.64亿和1.68亿,增速明显放缓。此外,活跃用户数量在同一时期从7050万下降至6910万,并在2024年前九个月进一步减少至5000万。 在轻松健康集团的主要业务中,共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轻松健康、轻松保险以及其他服务。其中,保险已然占据了大半壁江山,轻松保险业务收入2022-2024年前9个月,分别实现营收3.21亿元、3.27亿元、2.46亿元,占比81.5%、66.7%、79.5%。相比之下,轻松健康的营收仅有5977.7万元、1.55亿元、5585.9万元,占比15.2%、31.7%、18.0%。 需要指出的是,轻松健康集团已于2024年6月将线上疾病筹款业务和朵尔医院完成剔除,即不属于本次上市主体。因此在营收板块分类中,这部分业务也不再计算在内。 保险业务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是因为轻松健康集团在业务扩展过程中,巧妙利用大病众筹平台的公益形象来吸引公众的关注与参与,同时借此机会,通过互联网保险平台——轻松保险,为用户提供方便地获取各种健康保险产品的机会。截至2024年9月30日,轻松保险已提供来自36家保险公司合作伙伴的合共252款保险产品。 2022年、2023年度,轻松健康集团所销售的保险产品的年化保费总额分别约为13亿元和12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该公司所销售的保险产品的年化保费总额为8亿元,保持在较高水平。 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张,轻松健康集团的收入也保持住快速增长态势。2022年、2023年,该公司的收入分别约为3.94亿元、4.90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轻松健康集团的收入约为6.43亿元(上年同期为约3.10亿元),同比增长超100%。 然而对于轻松健康集团而言,如何在保持业绩增长的同时,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仍是未能突破的瓶颈。报告期内,轻松健康集团的净利润分别约为-1.12亿元、4164.9万元和4919.6万元,尤其是2022年,公司亏损过亿,虽然2023年净利润转正,但盈利规模并不算高,且可持续性仍有待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IPO前,轻松健康集团获得了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阳光保险、IDG、德同环球(德同资本)、腾讯等明星投资机构。招股书显示,轻松健康集团于2015-2021年合计完成约1.26亿美元的融资。其中阳光保险、IDG的持股比例均超过10%。 目前,轻松健康集团的领导团队由创始人杨胤担任董事长、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CEO),王静担任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CFO),以及赵宇平、邵俊、吴彬等非执行董事共同组成。其中,杨胤透过其全资拥有的控股公司QingSongChouHoldings Corporation,持有公司23.93%股权,成为轻松健康集团单一最大股东。 不过,与轻松健康集团经营模式相类似的“水滴筹”母公司水滴公司,早于2021年登陆纽交所,但其赴美上市后,发行价由12美元/股一路跌至1美元/股左右,市值蒸发超90%,可见资本市场对于这一种类的上市公司信心并不强烈。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