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医药,1500亿,市值坍塌!
昔日医药大白马,复星医药(600196.SH)巅峰期市值曾超1500亿元,2021年以后持续杀跌,最大回撤超77%,连2024年9月启动的所谓“924牛市”都未能拯救公司股价,目前,复星医药市值仅600亿出头。
随股价一道“溃败”的,是公司业绩:
2022年、2023年,公司连续两年利润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再度下滑11.93%。
复星医药,究竟怎么了?还有救吗?
笔者认为,有救。造成公司近年业绩承压的不利因素正在消除,预计公司很快将迎来困境反转。
两大不利因素造成复星医药近年业绩下滑:
1、新冠“后遗症”。
2、前期盲目扩张带来拖累。
我们先看新冠“后遗症”问题。
2020年疫情爆发后,复星医药马上全力“梭哈”相关产业链。
2020年2月,复星医药宣布核酸检测试剂完成研发;
2022年末,复星医药与BioNTech合作研发的复必泰疫苗在香港上市;
2022年7月,首个国产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附条件上市,复星医药获独家商业化权益。
疫情期间,复星医药还生产了大量呼吸机、救护车……
公司显然希望通过全力投入抗疫,扩大市场份额,让发展“再上一层楼”。
然而,进入2023年,疫情结束,复星医药布局的相关管线价值快速归零,一些产品还出现减值给公司带来损失,2023年,公司业绩重挫,扣非净利几乎腰斩。
不过,事实上2023年新冠给复星医药带来的所有压力已经出清,2024年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
再看盲目扩张问题。
盲目扩张给复星医药带来的影响比对新冠的战略误判更严重。
事实上,复星医药虽然2022年到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持续下滑,但其实仅在2023年发生了主营业务净利润下滑,即“扣非归母净利润”下滑。
2022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的下滑,其实主要来自“投资收益”的减少。这背后深层原因是前期扩张带来压力,一些资产已成负累。
不过,近年来,复星医药不断处理非核心非战略资产,集中资源聚焦核心业务。
2024年上半年,公司已完成处置及已签约待收回的处置总额超20亿元,加速现金回流,集团实现经营现金流19.07亿元,同比增长5.36%,优于当期经营性利润的增长。
也就是说,公司虽然业绩承压,但实际上财务状况越来越好。
2024年中期业绩发布媒体沟通会上,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曾表示,“压力的消化应该很快”,“下半年预计收入增长会比上半年更强劲,利润也会争取更好,未来会看到公司业绩逐渐向好。”
至少目前看,吴以芳所言非虚。进入2024年下半年,“减法”很快就在业绩上显出成效,2024年第三季度,复星医药净利润同比增长55.43%,结束了长达五个季度的下滑趋势。
总而言之,从基本面看,复星医药已经走出逐步走出前些年的波折,目前正逐步修复。
再来看看复星医药的成长性。
当前公司最大看点是出海。一旦出海打开局面,复星医药有望“逆天改命”。
由于国内集采的缘故,国内的药品和欧美市场价格往往天差地别,现在,海外市场才是挣大钱的地方。
如百济神州,专注海外,目前已取得不错成绩,一款治疗治疗淋巴癌的产品泽布替尼2024年前三季度销量达到18亿美元。
18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31亿元,比复星医药2023年抗肿瘤板块全部收入还多70%!
复星医药管线远比百济神州丰富,出海布局也更早。如果未来复星医药也能在海外推出类似泽布替尼的产品,前景不可估量。
目前看,复星医药那套“海外并购——弥补自身技术短板——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的出海打法越来越成熟。近期,复星医药取得一项突破性进展:
2024年11月29日,汉曲优首批发货美国,用于乳腺癌和胃癌治疗,该药成为我国第一个在中国、欧盟、美国三地获批的单抗生物类似药。
美国医药市场是最难进入的。拿下美国基本上在全球就“无往而不利”了,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引进药品时会对标。
不过,复星医药的并购出海打法未来可能会遇到新挑战:
随着外部局势日益复杂,中企出海并购的难度大概率越来越高,已并购资产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控制力。
来源:泡财经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