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投流、利率低至2.70%,杭州银行为何热衷消费贷?
作者 | 坚白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在整体宏观经济波动、利率持续下行的影响下,消费金融行业对客利率持续下降已成定势。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银行在重要节点阶段性推出低息拓客活动,也越来越成为一种惯常操作。
近期,伴随春节临近,新经济观察团注意到,不少银行开始力推新的消费贷利率优惠活动,部分银行贷款利率再次下探至3%区间。比如招商银行“闪电贷”的优惠利率低至2.9%;而城商行杭州银行的“宝石贷”产品,则打出了2.88%的利率吸引客户。实际上,从2024年初开始至今,新经济观察团便频繁刷到该行的消费贷广告,基本贯穿了整整一年。而其小程序内的折后利率甚至能低至2.70%,在业内也十分少见。
不难理解,杭州银行消费贷几乎垫底的持续低息,以及较大强度的持续投流,某种程度上都折射着其在消费贷业务上的增长饥渴。那么,杭州银行近年来消费贷业务进展究竟如何?押注消费贷的背后又有何深层原因?新经济观察团尝试透过其历年财报来呈现全貌。
01
战略摇摆:2023年快速收缩,2024重启扩张
从数据上来看,2021年至今,杭州银行在消费贷业务发展上存在明显的战略摇摆。
在历年财报中,杭州银行将其个人贷款业务划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个人住房贷款、个人经营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及其他。
数据显示,2023年是杭州银行消费贷业务的转折点。这一年底,杭州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及其他”分类的在贷余额为636.56亿元,相比2022年底下降了3.19%。而2022年及2021年,这一数据分别为657.53亿元、562.7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6.85%、23.09%。
从数据上可以明显看出,2023年,杭州银行消费贷业务在经历了两年的快速扩张后,出现了明显的快速收缩,由高达两位数的增长直接转入负增长。
而2024年,从截至目前仅有的部分披露数据来看,在经历了2023年的有意调整后,杭州银行消费贷业务似乎又重新出发,再次获得了快速增长。2024年中报显示,截至2024年年中,杭州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及其他”分类的在贷余额达到707.68亿元,相比2023年底增长11.17%,如果下半年仍能保持这样的增速,那么在贷余额的全年增速基本可以回到2021年的水平。
这样的大起大落显然是不寻常的,作为对比,杭州银行个贷业务的另外两大部分,均走出了明显不同的增长曲线。数据显示,杭州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个人经营贷款,与消费贷款一样,在2021年录得亮眼增长,此后一直到2024年,虽然增速大致上呈逐年下滑态势,但一直保持着正增长,整体表现更加稳健。
具体而言,个人住房贷款方面,2021年-2023年底,在贷余额分别为825.39亿元、899.18亿元、941.8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4.52%、8.94%、4.73%,受整体房地产周期影响,增速下滑在所难免。进入2024年,房贷业务似乎有回暖迹象,2024年中报显示,上半年杭州银行个人住房贷款规模增长4.37%,增幅基本与去年2023年全年持平。
个人经营贷方面,则连续3年均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2021年-2023年底,在贷余额分别为853.35亿元、1041.97亿元、1222.4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1.34%、22.10%、17.32%。不过,进入2024年后,增长势头疲态尽显,上半年在贷余额仅增长4.64%,2024年全年或将结束此前的双位数增速。
而同为个贷业务,在同一时期内,消费贷业务之所以呈现出非常不同的增长走势,不良贷款率或许是重要影响因素。不良率指标直接反映了银行对于业务风险的把控能力,是银行选择扩张或收缩的关键考量之一。
数据显示,杭州银行消费贷业务扩张过程中,出现了不良率的快速积累。2021年及2022年,杭州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及其他”分类的在贷余额,连续两年高增长后,该类贷款的不良率在2022年底迎来快速攀升,由2021年底的0.48%激增至2022年底的1.07%,翻了一倍还多。2023年,杭州银行调整战略选择收缩后,不良率也应声企稳,截至年底仅微增至1.10%。
作为对比,杭州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一直保持在0.1%左右的水平,而个人经营贷款虽然经历了更为迅猛的扩张,但并未大幅增长,2021年-2023年分别为0.55%、0.76%、0.69%。
02
基建红利消退,消费贷成关键增长抓手
事实上,贷款业务超过1%的不良率,近年来在杭州银行是较为罕见的。
数据显示,作为业务集中在经济强省浙江的城商行,杭州银行多年来保持了快速增长。资产扩张方面,2011-2020年杭州银行的年均复合增速超过20%,2021-2023年仍然保持10%以上的增速,而贷款增速则大致上与总资产增速同步,常年保持在10%以上。
但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杭州银行始终维持着较低的不良率。2024年三季度末,杭州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0.76%,与上年末持平。相比而言,中国银行业协会《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末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为1.75%。也就是说,杭州银行的不良率水平仅相当于行业平均水准的零头。
较低的不良率水平,与杭州银行的业务结构直接相关。杭州银行立足杭州,深耕浙江,区位优势显著,历年财报显示,杭州银行超过七成贷款在浙江,其中有四成在杭州,可以说是浙江以及杭州经济增长的主要受益者之一。
尤其是杭州银行作为本地银行,其股东包括杭州财政局以及不少当地国企,这意味着其更容易获得杭州的基建以及国企等风险较低的贷款项目。券商研报显示,2013 年,杭州银行基建相关贷款占对公贷款比例仅为 23%,而到了2023年上半年末该比例增至63%,基建相关贷款占比明显高于可比同业。
基建以及国企相关贷款,一个显著优势是低风险,这是杭州银行之所以能够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保持低不良率的关键因素。
但低风险的另一面是低收益。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杭州银行净息差呈逐年下滑态势,2023年净息差进一步下降至1.50%。而2023年中国银行业平均净息差为1.69%,杭州银行的净息差表现,不仅不及行业平均水准,在上市银行中也同样处于垫底位置。
这种以低不良率、低净息差为特征的贷款业务结构,优势和劣势几乎同样明显。
优势是在城市快速扩张期,可以通过密集拿项目快速做大规模,比如过去几年里杭州为承办亚运会和G20等重大活动推动了不少城市建设项目,杭州银行高增长也受益于此。而在盈利方面,规模上的快速扩张,则可以弥补净息差上的不足,从而推动营收净利持续增长。
而劣势,一方面是业务规模快速扩张使得资本补充压力持续存在。数据显示,2023年末,杭州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51%、9.64%和8.16%,行业平均水平则分别为15.06%、12.12%、10.54%。进入2024年,杭州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有所提升,2024年年中该指标为8.63%,三季度略升至8.76%,但在A股42家上市银行中仍排名倒数。
另一方面,城市扩张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周期性,随着增长放缓,杭州银行面临增长压力。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到2020年,杭州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基本每年都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但2021-2023年,投资增速显著放缓,分别为10.8%、9.1%和2.8%,而2024年上半年,则进一步下降至0.8%。
因此,近年来杭州银行调整信贷结构的压力在快速增加。从种种举措来看,在调结构中,杭州银行主要偏向科创、小微、制造业、零售贷款等领域。
而从实际成效来看,近年来对公贷款整体获得了不错的增速,2021-2023年,杭州银行对公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23.27%、21.38%、19.14%。相比之下,个人贷款整体增速则明显逊色,同期分别为19.21%、15.94%、7.78%。
而在个人贷款中,如前文所述,又主要是个人消费贷拖累了整体增长。而且在个人住房贷缺少增量空间、个人经营贷持续高增长之后开始放缓的情况下,个人消费贷几乎是唯一的潜在增长点。由此,也就不难理解杭州银行消费贷2024年以来持续的低息策略以及加大投流。
在发展规划层面上,2021年,杭州银行提出了“二二五五”战略,即基于两大转型、实现两维目标、坚持五大业务聚焦、提升五大核心能力。总体而言,旨在提升在零售、小微等领域的竞争力,希望实现从“产品导向”到“客户导向”、从“规模驱动”到“效能驱动”的转向。2024年以来,杭州银行加码消费贷,无疑是对其战略规划的进一步推进。
而杭州银行在历年来低不良情况下储备的高拨备,也为其信贷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了坚实的“安全垫”。数据显示,杭州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维持高位稳定,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杭州银行的拨备覆盖率高达543.25%,远远高于监管要求的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150%,在同行中一直名列前茅。
此外,杭州银行作为第一大股东的杭银消费金融公司,近年来也获得了高速增长,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总资产规模已达到556亿元,而且盈利表现良好,目前已跻身持牌消金公司前五。杭银消费金融公司是杭州银行综合化经营战略中的重要板块,其在消费贷领域的经验探索可以为杭州银行进一步发力消费贷提供有益参考,而且也可与杭州银行在消费贷领域形成一定的协同互补。
整体来看,从规模来看,公司金融仍是杭州银行的压舱石,而个人金融尤其是消费贷,则已经成为杭州银行未来关键的增长极。如何在保证传统优势的情况下,凭借城商行定位找到差异化特色化服务的突破口,并顺利优化调整资产结构,将是杭州银行下一阶段实现高质量增长的关键。
*声明:新经济观察团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构成任何建议。原创文章未获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