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读懂中国大咖观点|黄奇帆:如果4亿人进城落户,好处不止是增加劳动力供给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王晨婷

“如果能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到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一样的水平,中国城乡两元构架将出现质的变化。”

12月3日下午,在“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开幕式大会演讲上,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如是说。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主办方供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城乡融合发展进行了系统的部署。《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推行有常住住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步迁入地户籍人口的同等权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当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66%,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8%之间有18个点的差距,约有2.5亿人。落实上述政策,意味着到2030年把这2.5亿人全部落户到城镇,并在此基础上持续努力,到2035年实现户籍城市化率65%。

黄奇帆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有三个。

首先,随着农村人口大幅减少,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就具备了条件,乡村振兴也有了产业基础。按照上述目标,随着现有2.3亿户农户减少到7000万户左右,户均的土地将从7.8亩扩大到30亩左右,这就意味着能够推动农业机械应用大幅度提升。

其二,这将为新型城镇化创造新的需求,培育新的动能,进而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如果在未来十年内持续推进近4亿人进入城镇落户,不仅可以有效增加城镇劳动力供给,还将为推动形成一批新的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打下基础。

第三,几千年来中国农业人口始终都占多数,然而,再过二三十年,城市文明就会完全占主导地位。如果能够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到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大体一样的水平,不仅“农民工”这一历史现象能实现根本的消除,还意味着中国城乡的两元化构架将出现质的变化。城市文明、市民社会在中国将正式进入发育、定型、日益成熟的新阶段。

“未来,农业有望成为‘第六产业’,即‘1+2+3’。”黄奇帆表示,经过多年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我们已经具备了以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来推动农业的技术条件,一些地方已经把发展“一村一品”等特色农业与冷链物流、直播电商结合起来,探索出了根在农业农村、触角延至全国各地的成功模式。如果,现在8、9万亿的农业GDP被改造后能产生“1+2+3”的效果,GDP就会翻番,变成18万亿的GDP,农民收入也会翻番。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