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多巨头“押注”,地平线“跛脚”闯关IPO
图片来源:度哥
2024年4月摄于北京车展
火爆的智能驾驶赛道上,又要跑出一家上市企业了。
10月22日消息,专注于提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智驾科技公司——地平线计划在香港IPO,筹资6.96亿美元。文件显示,地平线IPO定价在每股3.99港元,位于指导区间上限。该股预计10月24日上市交易,高盛、摩根士丹利和中信建投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据了解,成立于2015年的地平线,在上市之前就是资本市场的“香饽饽”。根据招股说明书,在上市前其累计融资超34亿美元。其中,首轮融资后估值6000万美元,去年底完成D轮融资后估值达到了87.1亿美元。
从投资阵容来看,不论是比亚迪、中国一汽,还是上汽集团、奇瑞汽车,亦或是高瓴资本、红杉中国等都对地平线的未来表示看好。不过,在业绩方面,地平线当前的表现并不算理想。2021年-2023年净亏损分别为20.64亿元、87.2亿元、67.39亿元,今年上半年净亏损还在同比扩大。
这种情况下,上市后的地平线会走出漂亮的向上曲线吗?
1
智能驾驶“独角兽”●
资料显示,地平线成立于2015年,是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专有的软硬件技术。公司的解决方案整合了算法、专用的软件和处理硬件,为高级辅助和高阶自动驾驶提供核心技术,从而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性和体验感。
其创始人、董事长为余凯,曾拿到德国慕尼黑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西门子中国研究院神经计算部门,还曾在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兼任讲师。回国后,余凯于2012年加盟百度,担任百度研究院副院长,2015年联合黄畅、陶斐雯创立地平线。
或许是有着这层背景,2015年9月,刚刚成立不久的地平线就完成了首轮融资,投资人包括五源资本、高瓴、红杉中国、金沙江创投、线性资本、创新工场及真格基金等知名机构。
此后,地平线又得到了更多“大佬”的青睐。招股书显示,自成立以来,地平线先后获得11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34亿美元。投资方除了上面提到的之外,还包括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城汽车、比亚迪、中国一汽,英特尔、云锋基金、黑石、宁德时代等。
在首轮融资后,地平线的估值是6000万美元,A轮融资后估值6.1亿美元,B轮融资后估值28.4亿美元,C轮融资后估值50.68亿美元。而在2023年12月28日完成2.1亿美元融资后,其估值已经达到87.1亿美元,是首轮时的145倍。
当然,获得这么多融资的“独角兽”也做出了不少成绩。像是2016年发布了第一代BPU智能计算架构;2017年又发布了首款智能芯片——面向智能驾驶的征程和面向机器人平台的旭日;2018年推出中国首个自动驾驶感知计算平台;2019年宣布量产首款车规级智能芯片——征程2。
到了2021年,地平线与理想汽车达成理想ONE搭载征程3的Horizon Mono的量产首发;2022年,搭载征程5的Horizon Pilot又在理想L8 Pro上实现量产首发。同年,大众汽车集团旗下软件公司CARIAD宣布将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
经过几年的发展,地平线已经成为行业内的领先企业。按照招股书信息,2023年及今年上半年,地平线智驾解决方案装机量市场份额分别占21.3%和35.9%,2023年地平线是国内OEM的第二大高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今年上半年已经跃居第一位。
2
亏损不止谋上市●
虽然地平线自成立以来就有着不错的成长曲线,不过和很多造车新势力起步时遇到的挑战一样,仍处于“烧钱”阶段,难以摆脱连年亏损的困境。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地平线分别实现营业收入约4.67亿元、9.06亿元和15.5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2.3%。2024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为9.35亿元,同比增长151.6%。
与此同时,这期间地平线的毛利率也维持在高水平。2021年-2023年,公司毛利分别为3.3亿元、6.28亿元、10.94亿元,今年上半年进一步攀升至约7.39亿元。毛利率则分别达到70.9%、69.3%及70.5%,今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79%。
然而,即便如此,截至目前地平线还是未能实现盈利。2021年-2023年,地平线的净亏损分别为20.64亿元、87.2亿元、67.39亿元;经调整净亏损为11.03亿元、18.91亿元、16.35亿元。今年上半年,净亏损50.98亿元。
相当于最近三年半,地平线累计净亏损超过了226亿元。对此,公司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亏损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为增强核心关键技术,而产生的大额研发开支以及优先股及其他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
作为一个技术型企业,研发开支高不假。按照招股书信息,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该公司研发开支分别为11.44亿元、18.8亿元、23.66亿元、14.2亿元,分别占各期收入的245%、207.6%、152.5%、151.9%。
地平线预计,未来其研发费用还将保持在较高水平,计划通过扩大收入规模、维持毛利率水平等来实现收支平衡并实现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研发开支之外,这几年地平线的行政开支、销售及营销开支也在不断递增。其中,行政开支分别为3.19亿元、3.74亿元、4.43亿元和2.43亿元;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2.11亿元、2.99亿元、3.27亿元和1.98亿元。
从长远来看,随着高级自动驾驶技术的持续迭代和政策的推动,预计未来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将实现规模商业化,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量产车型中,这对于地平线此类企业来说,能获得新的收益增长点,带来显著的成本效益。
只不过,规模效益的实现可能还需要等待不少时间。在连年亏损和持续“烧钱”的情况下,地平线急需上市来获得更多资金、争取更多空间,此时能够踏入港股市场,无疑给地平线和背后投资方们注入了强大的信心与动力。
3
能否走出向上曲线?●
除了盈利面临挑战之外,地平线还有一个颇受关注的隐忧,那就是存有大客户“依赖症”,这为公司后续营收高增长的持续性带来了风险。
虽然地平线在招股书中称,公司拥有庞大的全球客户群,目前软硬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已获得24家OEM(31个OEM品牌)采用,装备已超过230款车型。所有十大中国OEM均已选择公司的解决方案用于彼等乘用车型的量产,公司主要客户包括上汽集团、广汽集团、比亚迪、理想、蔚来等。
但招股书反映,地平线于2021年、2022年、2023年及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五大客户产生的收入总额分别为2.83亿元、4.82亿元、10.67亿元及7.27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60.7%、53.2%、68.8%及77.9%。
同期,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1.15亿元、1.45亿元、6.27亿元及3.51亿元,分别占到总收入的24.7%、16.0%、40.4%及37.6%。而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这个最大客户就是地平线和大众合资的酷睿程。
2023年11月,地平线与大众旗下智能化软件公司CARIAD成立合资公司酷睿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双方分别持股40%及60%。短期内,酷睿程的主要客户将为大众汽车集团,其产品将应用于在中国销售的大众汽车。
可以看出,酷睿程是地平线成立的合资企业,本身也是地平线的最大客户,两者之间有着强关联,如果剔除前者所带来的收入,后者的成长性就大打折扣。而且一旦酷睿程的后续发展不及预期,也会给地平线的生产经营带来挑战。
招股书披露,酷睿程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自成立至2024年上半年,没有录得任何收入。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分别约为2亿元-2.5亿元、4亿元-4.5亿元(基于其管理层账目的未经审核数字)。
这种程度的“依赖”会对地平线上市后的表现带来多少影响尚未可知,不过可以参考的是,去年同样布局自动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的企业——黑芝麻智能递表港交所,其也存在业绩依赖前五大客户的情况,其中2022年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占当期的比重为43.5%。
后来在今年8月,黑芝麻智能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发行价是每股28港元,开盘价报每股18.80港元,直接破发。截至目前,该股仍然处于“沉睡”状态。
好在相比之下,地平线的业绩要比黑芝麻智能更好,此前的投资者有可能是准备把资金留给地平线。能否走出不一样的曲线,再等两天就能得到答案了。
作者 | 李李
来源 | 车圈能见度(CarVisibility)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