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弃子”,干翻外资后,悄悄给小米汽车“输送弹药”
花朵财经观察出品
编辑丨铎子
“只要汇川不被ST,就一定将汽车业务干到底!”
2019年,汇川科技利润和股价双双跌至阶段性低点,创始人朱兴明依旧咬定目标不放松。
在他看来,这不是一个业务的问题,而是一个公司能力标志的问题,是汇川实现“以大博更大”的关键一步。因此,他将汽车业务视为重中之重。
四年后,站在汇川技术二十周年庆典上,朱兴明兴奋的宣布:
“我们的汽车业务阶段性成功了!”
双百万突破
“这是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2023年12月18日,汇川技术二十周年庆典五天前,汇川联合动力迎来了一个“双百万”突破:电控、电机产品产销量双双实现年度下线100万台。
自2016年决心做汽车业务,从零开始到年度下线百万台,汇川技术只花了七年时间,这未尝不是一个奇迹。
要知道,比亚迪历时13年,才实现销量突破百万台,到2023年全年销量约300万台。
短时间就实现新能源汽车“大三电”中,除电池外的“两大电”电控、电机两个双百万台产品下线,汇川实力已然不容小觑。
据NE时代统计,2023年,汇川新能源乘用车电控产品在中国市场份额约为10.2%,排名第二。第一和第三分别为比亚迪和特斯拉这些传统车企,汇川自然而然的成为第三方供应商中排名第一的中国企业。
此外,公司新能源乘用车电机产品在中国市场份额约为3.8%,排名第六。新能源乘用车电驱总成在中国市场份额约为5%,排名第五。
骄人的市场份额成绩,一个个汽车大厂也被汇川相继拿下。
在新能源汽车业务中,汇川客户汇聚了理想、广汽、小鹏、长城等一流汽车厂商,甚至还在给火热的小米汽车悄悄“输送弹药”。
2023年12月28日,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在电动化方面,小米宣称研发了全球最顶级的电机——小米超级电机V8s。
按照小米的说法,其性能达到27200rpm,功率密度领先特斯拉和保时捷。新的电机由小米自研自产,预计2025年搭载到新车上。
然而,小米电机的自研备受外界质疑,“小米超级电机系列中有多少是自研的?”
百口莫辩之际,汇川突然站了出来:“公司参与了小米超级电机的V6s电机的联合研发,但V8s电机系小米自研。”
一句话,证明了小米,也让汇川这家素来隐藏在幕后的公司,难得一见走向了前台:原来它已拿下小米汽车的配件供应业务,并正在为小米悄悄“输送弹药”。
华为、小米双雄逐鹿,常常在各大市场争得“面红耳赤”,然而这次帮助小米的汇川,有着浓郁的“华为血统”。
与外资好好干上一场
华为“弃子”,汇川常被人如此称呼。
起因于公司创始团队出身“华为系”,二十多年前,与华为有过一段深厚的渊源。
1997年,朱兴明曾凭借毕业于燕山大学无线电专业扎实的专业基础,加入华为电气,并干到产品总监一职。
但2001年随着华为陷入“冬天”,不得不剥离非核心业务弃车保帅,加入华为不到4年的朱兴明,随之与华为电气一同打包卖出了全球知名企业艾默生。
那一年,华为电气还卖出了一个好价钱,以超过净资产400%,约7.5亿美元成交,华为电气的高管们也纷纷拿到了百万补偿金。
因此,告别华为不久后,不少人纷纷出走创业,成为后来大名鼎鼎的“华为—艾默生系”。
朱兴明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人物。
在从华为到艾默生的辗转中,朱兴明不但不想做外资的高管,还想跟外资好好地打上一场。
彼时中国工控市场几乎被外资垄断,市场基本由ABB、西门子、富士、三菱等国外品牌把持。
“虽然在跨国企业工作,但你无法成为一个为解决中国发展中遭遇的一些问题而做出贡献的人。”朱兴明不服这口气,决心改变现实。
2003年,他毅然踏上创业路。在19人的团队中有16人出身华为,他们就这样带着浓郁的“华为基因”拧成一股绳,共同创办了汇川技术,决心与外资开干。
但初出茅庐即面临两大难题:
一是怎么才能与国外品牌一较高下,找到差异化竞争优势?二是东西卖给谁,为自己找到一个大市场?
面对外资的强势垄断,有别于其他国内厂家依托低端市场V/F控制变频靠低价寻找突破口,朱兴明坚定选择了技术门槛更高的矢量变频作为突破口。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可将低压变频器应用市场划分为高端、中端、低端市场。
一般而言,低端市场的V/F 控制技术负载类型只有简单调速类、简单传动类负载,而高端市场的矢量控制技术负载类型能够得到大大提升,包括高速传动类、精确控制类负载。
但其实矢量控制由西门子提出,且西门子早已做到全球第一,汇川又如何能突围?
“当客户的需求与我们的供应存在差距时,就会产生缝隙,这个缝隙如果我们可以填满,就是我们的价值和存在的理由。”朱兴明曾这样说。
那些年,矢量控制其实存在很多细节问题待完善,国际大牌一般对细分行业的适应性较差,产品设计存在冗余,又缺少动力去满足国内过于丰富的精细化需求。
抓住这一点,朱兴明决心在细节上下功夫,结合中国市场客户的特殊需求做出调整,打造一款真正适合中国的矢量变频器产品。
至于产品卖出谁?眼看着中国房地产的飞速发展,国内电梯市场需求旺盛,朱兴明很快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客户市场。
早期电梯控制系统控制主板和变频器相对独立,电气走线和调试都比较麻烦。基于对细节的洞察,朱兴明从矢量变频切入,推出了电梯一体化控制器。
也就是将控制主板和变频器糅在一起,这样不仅将产品成本降低了一半,由于线路简单,安装调试时间也得到了大大缩短。
此前,一个技术工人每天只能调试两部电梯。应用汇川一体机后,只需20分钟即可完成一部电梯调试。
精准解决客户痛点,汇川也一炮走红。到2008年,汇川电梯一体化控制器业务,已位居国产品牌第一。
“偏执”精神
“永争第一”,这是汇川的性格。
朱兴明认为,汇川很多技术是可以跨界、搬运、复制成功的。
在攻克矢量变频高地的过程中,朱兴明发现客户不仅需要变频技术产品,还需要更高精度的伺服系统和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相对变频器主要用于调速节能,伺服系统结构更复杂,除了可以进行速度与转矩控制以外,还可以进行精确、快速且稳定的位置控制,单体价值也更高。
而PLC是设备自动化、产线自动化及流程工业的“大脑”,可通过数字或模拟输入、输出,控制各类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属于典型技术密集型产品。
毫无意外,这些更高端的领域,依旧被松下、安川、三菱、西门子等外企牢牢把持。
朱兴明决心继续复制其在变频领域的进口替代经验,找准市场,高投入带领企业大举进军伺服系统和PLC领域。
但很遗憾,这场杖比之前一穷二白还难打。2009年,汇川开始研发伺服系统,基本上拿出去10个现场测试能被退回7个。
“我们招进来的一流专家纷纷离开汇川,觉得做不好。”朱兴明曾说。
国内专家做不好,只能找国际专家帮助。后来,朱兴明亲自跑去欧洲找国际顶级专家,最终才做出了国际一流的伺服产品。
而经此一役,朱兴明完成了汇川从控制层到驱动层和执行层的系统布局。
目前,汇川已有多款产品,在中国市场“干翻”外企品牌,拿下第一,包括伺服系统、中高压变频等。
朱兴明仍未满足,他强调:汇川在中国突围的脚步仍然不能停歇,还要继续突围,不容懈怠,目标是从第一达到绝对第一,至少要达到50%的市场份额。同时,还要“突围世界”。
只有大行业才能造就大企业,野心勃勃的朱兴明对汇川如何成为一家大公司,还布下了重要一子:
锚定汽车万亿级市场。
2017年,他提出自动化和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双王”战略。
在公司全体会议上,朱兴明眼神坚定:“即使冒着财务指标变差的风险,我们也必须这么干。即使利润降到零,我们必须把汽车做起来。”
如此毅力坚持下,苦修多年,汇川的新能源板块也迎来了大爆发。
2023年,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销售收入约94亿元,同比增长超80%,占公司总营收约30%,成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从变频器到伺服系统,再到新能源汽车,汇川每一次都做成了行业顶级的专家,并紧跟浪潮、掌控先机,卡位之精准、能力之高令人惊叹。
其实除了朱兴明,“华为—艾默生系”创业者还陆续创立了麦格米特、英威腾、英维克等,但相比它们,汇川规模明显更大,总市值已至上千亿,这是为什么?
朱兴明曾自述,他每个月必须见8位优秀企业家。不是为了做订单,而是去向客户了解行业和企业动态,学习中国高端企业家的格局。
每发生一件大事,朱兴明还会写一篇文章,研究其对汇川经营的影响,并形成了汇川从看客户到看宏观的层级升维。
他说:“我们以前只看客户,后来逐渐扩大视野,升级到看行业,看产业,看宏观。”
此外,华为盛传“狼性文化”,汇川则强调“偏执精神”,一旦选择了一个行业,就会一个劲地“砸”,并持之以恒,直到干成为止。
“一个公司如果没有偏执狂,这个公司一定不成功。”朱兴明说,未来还要在汇川培养出更多“偏执狂们”:
“他们是能够极致共情用户的产品经理,是敢于突破理论、重构模型的技术专家,是守正、出奇、强直觉的商业领袖。”
(文章来源:花朵财经观察)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或者点击这里下载云掌财经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